是因為沈硯開的藥方一直都特別苦,若光是苦也就罷了,關鍵是味道還各種奇怪。
曾經元讓還被餵過一碗摻和著各種酸甜苦辣澀鹹,並且表面上看起來還非常正經,味道也聞不出什麼問題的湯藥。
然而喝到口中的時候簡直就是令人不想回憶的噩夢。
如果那藥方不是沈硯開的,元讓想吐了的心情都有。
即使每次的效果都好得出奇,但元讓還是對沈硯端給他的藥生出了本能的躲避之意。
喝別人煎的藥元讓才沒有那麼嬌氣呢!
蜜餞上的甜味化開,不僅口中甜絲絲的,心裡更是冒著蜜水一般。
元讓胡亂想著,習慣性的往沈硯的肩膀上一埋,深吸一口氣。
令人安心的竹香。
他是恐懼這樣的無邊黑暗的,但若是先生在他身邊,便安心了許多。
雖然眼睛暫時是瞎了,但習武之人的感官極其敏銳,他還不至於連位置都判斷不出來。
沈硯的手指移到他的手腕上,做出了個標準的把脈動作,關切問道:“如何了?”
元讓老老實實回答:“尚有光感,內傷半愈。”
沈硯“嗯”了一聲,卻若有所思,沒了後語。
元讓忽然明白了什麼,心裡頓時咯噔一下。
被發現了。
正當他剛要開始胡思亂想的時候,一道清雅如清風附耳的聲音突然間傳了過來,帶著少見的猶豫:“你取和氏璧,是因為……我?”
沈硯明明記得他已經死了。
前些日子的事情他雖有些記憶,可當時卻還是屬於迷沌狀態,所以才被元讓如此輕易的矇混了過去。
想要偷偷的對他好,卻不想被他發現?
這孩子——怎的如此可愛,可愛至極。
被如此在意的對待,這樣的感覺已經是恍若隔世。
元讓見事情瞞不住了,只能點頭:“先生予我恩重如山,徒兒自當竭力報答。”
沈硯斂眸,默默記下了這份情義,忽而抬頭玩笑道:“救命之恩,我又當如何報答?”
元讓跟夏侯惇調侃慣了,下意識地接話:“以身相許?”
沈硯聞言,一口氣卡在了喉嚨口,險些被嗆到。
話甫一出口,宛如驚天霹靂,元讓瞬間便升起了一種天塌地陷的感覺。
完了。
口花花學的太順口,調戲了自己的師父該如何補救!
救命,他一點都不想被師父扔掉啊!
就在他覺得自己即將完蛋的時候,卻聽沈硯十分自然的應了一聲:“可。”
元讓這下受到的打擊更大了——
師父被我氣傻了怎麼辦,線上等,挺急的。
而他卻刻意忽略了自己心中那一瞬間萌生的欣喜之意。
……
十天之前。
大明正德十二年,寧王府。
暗戳戳籌備著造反大業的寧王朱宸濠正在寫那些個見不得人的密信。
忽然間,他抬頭看見了書房內毫無預兆地憑空出現了一個人。
不,更準確的說是一個人抱著另一個人。
來人一襲白色衣袍,袖邊雲紋流轉,流露出一絲清秀通雅之意,頭束玉冠,卻又透著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貴氣,端的是眉目如畫,氣度斐然。
——此人憑空出現,定是來助我成事的。
或許是腦子裡缺根筋的朱宸濠覺得,這一定是上天庇佑他造反成功的預示。
朱家列祖列宗保佑,不肖子孫定會把一百年前的仇給報了。
寧王一脈的債,他定會討回來。
作者有話要說:
卡文卡的很愉快……
其實是因為一整天都在查正德年間的資料QAQ。
正德帝朱厚照的名字在明朝官方的《明武宗實錄》裡面,最後一個字並不是“照”。
應該是寫作上面一個“昭”,下面一個“火”,上下結構,不過那個字現在打不出來。
也有人認為他叫朱厚燳,不過這倆都可以,因為“燳”是“照”的異體字。
其實明朝皇帝的名字的最後一個很多都是生僻字,而且是從五行迴圈的。
關於朱宸濠,好奇的小天使們可以去搜一下關鍵詞“寧王之亂”。
第40章 寧王舊事
至於寧王對皇室的意見為什麼這麼大,這還要從一百多年前說起。
現在的大明皇室並非明太/祖立下的太子一脈,而是太/祖的第四子燕王朱棣一脈。
當年,身為皇太孫的建文帝在太/祖死後繼位,然後朝中就有兩位名叫黃子澄和齊泰的大臣對他講——
陛下啊快看你那些藩王叔叔們的兵馬那麼多權力那麼大,我們削藩吧!
於是建文帝點點頭,覺得他說的非常有道理,大手一揮——削藩!
然後削著削著,就把自己的皇位給削掉了。
建文帝:……我們在地底下談談人生吧。
因為在他削到他四叔燕王頭上的時候,燕王朱棣起兵造反了。
不單是因為野心勃勃,也是看見了前面被建文帝削藩之後的那些個藩王的結局。
周王、代王、岷王、湘王、齊王,哪一個不是天家血脈,當今皇叔?
可他們最後的結局——不是被廢為庶人流放荒蠻之地,就是乾脆慘烈的自焚而亡。
燕王朱棣可以理解建文帝想要中央集權減少各地藩王威脅的做法,但若受害者即將變成他自己,他心裡頭就一萬個不樂意了。
都是太/祖的子孫,憑什麼我就要俯首稱臣,任你宰割?
不造反就窩囊一輩子,至少造反還是一條路。
朱棣是個很有魄力的人。
於是他起兵了,並且還成功了。
而在他起兵的時候,找了一個極其強大的助力——當時的寧王朱權,他的十七弟。
在寧王被燕王使計挾持之後,又被威逼利誘著許他了一堆的空頭支票。
可在燕王造反成功,翻身把歌唱之後,寧王就眨巴眨巴眼看著他——你許諾的哪些呢?
已經登基的燕王朱棣也對他眨巴眨巴眼——你說啥呢,哎呀朕老了記性不好,忘了。
寧王朱權是個很識相的人,收拾收拾包裹滾蛋去了南昌,看上去極其老實。
可他的子子孫孫卻並不服氣。
到了朱宸濠這一代的寧王,他的野心開始慢慢膨脹了。
所以這樣說來,事實上現任皇帝是被他的老祖宗坑了。
造反可不是一件小事,也不是一件說著玩的事,但朱宸濠還是有點小聰明的。
他用錢打通關係,暗自招兵買馬。
而今年剛巧是他籌備造反的第十年,他一直以來的努力終於有了些起色——不出兩年,便可以揭竿起義了。
而在朱宸濠認為他即將要“成功”之際,穿過空間裂隙來到這個世界的沈硯竟然被他認為是上天給他的吉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