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香港60~70年代,是屬於大製片廠的年代,像邵氏、電愗這樣的大企業,擁有一批固定的編劇、導演、明星等演職人員和拍攝場地。
從明星的培養、職員的招納、拍攝的裝置再到攝影棚的搭建,都一一包辦,再這樣一個成熟的流水線作業的條件下,極大提升了電影產出的數量與質量。
同時,那是很多大製片廠擁有自己的電影院,如此的形成產供銷垂直整合的制度,使製片廠的壟斷從生產一直擴充套件到發行放映,維護並創造了巨大的商業利益
但是,也恰恰由於垂直整合,導致製片公司對電影質量有恃無恐,這樣的壟斷也限制了影片的質量,因為不愁發行放映,使影片脫離了發行和放映上的監督,導演影片片面追求數量而非質量。
與此同時,一批質量上乘的獨立影片卻深受發行和放映機構的排擠,為獨立公司的利益帶來了巨大的損害,也使觀眾對電影失去了興趣和信心。
可以說,垂直整合則直接導致了港片的一蹶不振,成為香港電影衰落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大製片廠對資源、人才、部門的有利整合,對香港電影的繁榮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
進入20世紀後,港片的沒落,也越來越明顯,大量的專業人才,從香港奔赴內地,TVB的人才流失,也在07年創下了歷年之最。
以前看《導火線》,印象最深的就兩場戲,草叢狙擊、片尾和周兆龍的搏鬥,至於什麼古添樂的臥底,範兵兵的風采,全都沒有記憶。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