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西方人會用“蒙古-大夫”這樣歧視性的名詞來稱呼華夏的醫生,特別是說中醫,也不想想他們的祖先當初是怎麼從一幫斧子當手術刀的醫生手下生存下來的!
海明威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寫出了一部部影響巨大的,有的其實就是在寫他自己:他一戰時曾經志願去歐洲開救護車,而她的妻子應該是死於生第二個孩子時的難產,這就是《永別了,武器》的原型。
《永別了,武器》,很經典的名字,比它的另一個譯名《戰地春-夢》要高大上的多,但無論這和同名電影的名字怎麼起,看過的人單從醫療技術的變化中就能感覺到這時代變化的迅捷。
1918年那會女人生孩子如果難產,要是在發達國家還有個剖腹產的最後選擇,但如果是1818年呢?
鬼門關!
過不去就是死!
活著多好,人很脆弱的,但話說回來,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1818年的人至少不用擔心出門就會稀裡糊塗被汽車撞死,最多讓著點馬車就行。
危險無處不在,活好當下的每一天最重要,人生沒有重啟,無法重來,張楠這個開外掛的例外。
“或許500年後的世界能治好任何疾病,誰知道呢。
那時候的人看歷史記載也可能會笑話我們這個時代這人居然會死於疾病,500年後治個癌症或許比我們現在治個感冒還要方便。
甚至在小時候打上針預防針就能同所有絕症絕緣,時間制約了我們的想像力,天曉得將來會怎樣。”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