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新書其實已經悄咪咪開了三天了)
楊修取得的初步外交成果被彙報回中原的時候,已經是219年春夏之交的事兒了,畢竟離雒陽一萬五千裡呢。
而等楊修本人歸國、親自到雒陽向劉備彙報,更是已經220年初。
大漢國內,在這一年裡倒是沒什麼值得大書特書的事兒。劉備218年底才結束了為期兩年的巡幸回到雒陽,219年全年都很消停,沒有再出過門。除了日常政務外,主要就是推進了李素在出巡階段時建議的幣制改革。
到220年初,對幣制改革和黃金管制的反抗,基本上都壓下去了,剩下的都是循序漸進的體力活,需要漫長的時間讓大漢子民都習慣接受朝廷的黃金調控、民間只自由匯兌白銀和銅錢。
扶桑石見銀山出產的白銀,也在以每年二十多噸的速度和規模,往中原輸入,再加上佐渡金山也有每年幾噸的伴生銀,全加起來大約一年三十噸吧。
摺合漢制每年一百多萬兩,價值十幾億銅錢。
而漢朝原本在沒有發現海外銅礦時,桓靈時銅錢的總存世量也就在兩三百億錢的規模。
劉備執政那幾十年裡,升級了一些科技、把原本不易開採的國內銅礦也加大了開採力度,每年倒是少則有幾億錢、多則十幾二十億錢的新鑄。
不過那種鑄幣也並未造成貨幣供應增加、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因為同期的生產力發展速度、物資的豐富速度,絕對是超過鑄幣供給增速的。甚至那些年劉備還要靠發行戰爭國債等手段、用事實上增發信用貨幣的方式,來緩解錢荒。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