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之外,以天下為十七路,為京東、京西、河北、陝西、河東、淮南東西、兩浙、江南東西、荊湖南北、益州、黔州、福建、廣南東西。其中河北東西路併為河北路,永興軍、鄜延、環慶、秦鳳、涇原、熙河六路併為陝西路,成都府路、利州路、梓州路併為益州路,夔州路改名為黔州路。凡此十七路,以轉運使為民政、財政長官,提刑使為司法長官,提督使為軍事長官,學政使為教育、考試長官。四權並重,互不相統轄,互有監督之權責。諸路又各置監察御史二人,互不統屬,監察四長官,稽核一路刑名案件,上報朝廷,有調查權而無處置權,三年一換,以防漢代十三部刺史之弊。如此,地方分權並立,則可無晚唐之患。而於陝西、河東、河北三路,可另設安撫使,以文臣之卓者擔任,安撫使位在一路四使上,主管一路軍政民政,但提刑使不受其節制。而轉運使、提督使、學政使名為下屬,亦有監督安撫使之權責。朝廷於安撫使衙中,遣衛尉寺軍法官與御史臺之監察御史駐節,加以監督。如此,既防有唐一代節度使坐大之弊,又可使三路軍民政事協調,應對夏國與契丹之威脅……”
趙頊腦海中,有關於地方官制改革的條陳無比清晰的浮了上來。趙頊心裡非常的清楚,地方官制改革,實際上是整個官制改革中至關重要的一環。石越與韓維以及學士院的學士,是在建議他對弱枝強幹之國策做實質上的修改。地方官制改革的核心之一,是在保留府州官員可以直接與朝廷進行交流的前提下,將路這一級機構真正實權化。透過分權與制衡、監督與監察等手段,使地方保留更多的財政權力與軍事力量,以方便地方政府有所作為。當然,有鑑於唐代藩鎮割據的教訓,對地方首長的防範也非常的嚴密,除了四權分立,由朝廷進行垂直領導之外,更是派遣了專門的監察御史,而且最重要的是,提督使只能管轄境內的廂軍、鄉兵等武裝力量,而無權管轄境內的禁軍。禁軍之調動,只服從來自樞密院的指令。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