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下文學》》www.bxwx.org第三十一章與昔一何殊勇怯(三之上)
儘管不事張揚,但右丞相、三路宣撫大使石越親臨冀州的訊息,還是很快在中軍行營諸軍中宣揚開來。對於無所事事,每日只是操練部隊,絕不與遼軍交戰的中軍行營諸軍將士來說,這幾乎是他們這一個多月來最重要的事件,每個人都心裡面興奮的猜測,不少人將此視為大戰即將開始的一個訊號。
然而,石越九月十五日抵達冀州之後一兩日間的所作所為,卻又不象是來督戰的,更似來犒軍的,甚而很象是來給韓拖古烈送行的。十五日晚進駐冀州之後,石越就再沒有離開冀州一步,而是坐鎮冀州,連續召見中軍行營王厚以下的致果校尉以上將領,從阜城、東光、武邑、北望鎮,宋軍的高階將領,走馬燈似的,往返冀州之間。但無論是召見哪一位將領,是親信如唐康、王厚,還是一個素不相識的營都指揮使,石越都只是提問、傾聽,絕不發表意見。
與此同時,追隨石越而來的宣臺謨臣們,何去非與高世亮分道前往各處勞軍——自從宋遼在深冀間相持以來,宋軍這邊算是過上了好日子。其時宋朝雖然號稱繁華富裕,肉價其實也不算很貴,如陝西長安地區豬肉不過三四十文一斤,開封也不過一百一二十文一斤左右,然而以整個社會來說,即使是收入還算不錯的禁軍,除非他沒有家小,否則也不可能每頓都吃上肉食,更不用說大魚大肉。而自熙寧以來,雖然宋軍一直實行募兵制不變,但禁軍募兵的物件,卻也始終在緩慢卻堅定的改變著。儘管大量招募來自中產之家的“良家子”一直是個社會性的難題,而世代從軍的禁兵仍然不可避免是宋朝禁軍的主要來源,但減少招募無賴子的數量,增加有一定家業的下戶男子的比例,也一直是石越與司馬光努力的目標。而他們的努力,在一二十年後,在西軍,已經有一定的成效,其中原因,大半倒是因為外部環境的變化,一則自熙寧西討之後,大量禁軍裁汰屯田,還有許多負傷的禁軍拿著豐厚的撫卹金離開西軍,由宋廷另行安置,這就使得世代從軍的兵源大量減少;此外則是因為相對來說,當時陝西路相較河北路貧困,而西軍聲譽又要好過河朔禁軍,兼之在持之不懈的努力下,當時歧視從軍的風氣也有相當改善,陝西路下戶中男子投軍的意願也更高。因此,在熙寧西討十餘年後,西軍中由下戶出身的禁軍,已然接近五成。而另一方面,西軍中世代從軍的禁軍,較之河朔禁軍中同樣出身的禁軍,也要淳樸許多。所以,對以西軍為主的中軍行營諸軍來說,這一個多月的生活,除了不能喝酒,便真的是如在天堂一般。而他們竟然也因此生出一種淳樸的感激之情來。因為他們相信這並非是他們應得的東西,在享受了這一切後,他們便會感到不安,期望能夠有所行動來報答這一切。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