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三卷 《燕雲》 最新 第三卷 第三十二章 三更雪壓飛狐城(一之全)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筆下文學》》www.bxwx.org第三十二章三更雪壓飛狐城(一之全)

高聳的太行山脈從宋朝境內黃河北岸的王屋山,一直向東北蜿蜒,迄於北方遼國境內的燕山山脈,正好成為世界島東部黃河大平原與河東高原之分界。太行山脈的西側,坡度徐緩,而東側則十分陡峻。但這長達數千裡的山脈中,亦有八處中斷之所,成為聯結東部平原與西部高原之間的交通孔道。這就是所謂的“太行八陘”。紹聖七年之時,這太行八陘,其中有五陘,在宋朝境內,是聯絡河東路與河北路的要道;而另有三陘,則在遼國境內,聯絡著遼國的南京道與西京道——在宋朝這邊,這個地區有時候亦稱之為“燕雲十六州”或者“山前七州”與“山後九州”。所謂“山前山後”之“山”,指的便是太行山脈的北支。這“燕雲十六州”,其實是由太行山北支與燕山山脈隔斷的兩個地區,其聯絡之道路,嚴格來說,便只有兩條。在北,則是居庸關;在南,則是易州。

而太行八陘在遼國境內的三陘——飛狐、蒲陰、軍都,正與這兩條道路,息息相關。這三陘中,飛狐、蒲陰其實是一條道路的北南兩口,於是,這條道路也是太行八陘中途程最長者。最狹義的飛狐陘,北起蔚州以南四十里的飛狐口——亦稱為北口,遼國在此設立飛狐關,經過八九十里形勢險峻的陘道,止於南口以南約三十里的飛狐縣。然後,這一條道路轉而向東,經過漢長城,過紫荊嶺口之金陂關[1],至南京道之易州,全程約一百八十里,則是所謂的“蒲陰陘”。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