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拿華為和聯想做比較,說聯想有機會成為另外一個華為。可是不要忘了,計算機和電信裝置是兩個不同的市場,華夏的計算機晶片設計出來怎麼製造?要知道九十年代的國際環境和現在不一樣,灣灣HTC創始人成立的威盛曾經收購了X86晶片市場第三,第四大的企業,投入巨資之後,迅速消亡在消費者市場上。灣灣企業的技術優勢這麼大還是失敗了,只有市場沒有技術的聯想造晶片真的有成功的可能?不要自欺欺人了!
如果聯想走了華為的道路,讓那個時候實力弱小的華為無路可走,那有能怎麼辦,對華夏在科技領域的發展有什麼好處?再說了,聯想也不算失敗,只是沒有達到大家期待的高度而已。2018年,聯想控股的營收到了3589億軟妹幣,也就是超過了500億美元,而百毒在2018年只不過剛剛超過一千億軟妹幣的收入。當然,雙方的利潤率不一樣,百毒的利潤率超過百分之二十五,聯想只有百分之一點幾。
至於和劉傳之有矛盾的黎光南,這是一個科技工作者,而不是一個企業家,他或許有著各種美好的想法,但是不諳世事,幾次被人利用(方舟晶片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如果讓他主持聯想的工作,呵呵……聯想能活到什麼時候都是一個未知數。聯想同一時期的計算機企業有很多,比如說清華同方和北大方正,他們哪一個企業得到的資源比聯想少,為什麼只有聯想有今天,劉傳之和楊袁慶真的沒有功勞?只說聯想這個品牌就是華夏第一個全球知名的品牌。有了品牌,如果再有技術,或者至少聯想手機後來爭氣點,也不至於有後來的落魄,讓人不斷質疑。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