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孟昌齡是一個髮鬚都有些發白的文官,他低著頭,走到蔡京的面前,拜道“見過太師。”
蔡京看著他,想了想,然後說道“孟昌齡,你可是在工部為官?”
孟昌齡點頭道“多虧了太師記得。”
蔡京笑道“我這幾日有些忙,到今日小兒才告訴我你尋我有事,聽說是大河的事情,說說吧。”
孟昌齡從袖口中掏出一個奏摺說道“請太師過目,
蔡京拿過看了起來,一邊看一邊回憶黃河的情況。
黃河,乃華夏文明的母親河,但這位母親的脾氣一直不太好,從共工治水、大禹治水開始,華夏民族和黃河的較量已經過去了幾千年,一直到漢代明帝時期的王景,花費百億國財,修建千里大堤,保住了黃河八百年的太平,但到了宋代,因為泥沙的不斷堆積,黃河決口越發頻繁,甚至還慢慢開始改道,時值宋遼簽訂檀淵之盟,遼國的還沒被驅散,一個叫李垂計程車人寫了一篇文章,認為黃河河道會持續北移,最後會流入遼朝境內,契丹人便可順流而下,黃河天塹不能再護衛開封京城。
一開始人們對這樣的觀點還是有點半信半疑的,但接著,景祐元年、慶曆八年,黃河兩次改道,向北翻了個身,的確就是稍微翻了個身子,也就幾里吧,但這樣的趨勢使得全國都人心惶惶,於是全國上下都言治河,而治河的核心思想便是讓黃河不再北移,先是想引黃河改道六塔河東流,結果六塔河決堤直接衝廢半個河北,河北最重要的軍事重鎮定州,仁宗年間兵額十萬,六塔之役放完大水,神宗重造兵籍後只有兵額兩三萬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