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這是唐代詩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間創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的詩句,以吾廬獨破受凍的切身經歷,抒發和體現了詩人憂國憂民的人文情懷和崇高品格。可惜的是,從夏商周以來,幾千年時間,hua夏曆代王朝也沒能破解這個難題,經濟蕭條,民生凋敝,食不果腹,衣不遮體,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更談不上改善居住條件了。
在天使國建立以前,許多山村基本沒有一戶廳堂磚房,能夠住上土坯瓦房都是個別家底好些的,而大部分村民都居住在低矮簡陋的土坯草房中。有的院子裡野蒿野草連片,房上也落滿了樹枝樹葉,瓦縫裡松臘苔長得一拃高,村民生活居住條件非常艱苦。
夏雪領導的天使國建立後,大力發展經濟和農業、工商業等,天使國山村村民的生活才慢慢有所好轉。
許多天使國農村、山村先後都有了能夠製作磚瓦的場地,請把式來箍了土窯,生產出來的磚瓦,就以低價賣或賒給村民。一些人家就靠在磚瓦廠打零工的積攢,在原地扒倒重起根子。一些人家嫌原來地方窄狹,就請先生另看地方蓋房。
夏雪看到了許多古代山村村民蓋房子的一些習俗和傳統,覺得很有趣。
山裡人蓋房都靠坡跟離水源近,捨不得佔平地。而新建的房子誰都想風水好,人丁興旺,所以起根子和立木就成了蓋房子中的兩件大事,是必須由陰陽先生看日子和木匠親自主持。起根子這天,主人得早早起來,在院子裡放一個小方桌,小方桌上前邊並排放三隻小黑碗,兩邊的碗裡抓幾把麥豆,中間的碗裡放三個蒸好的白生生虛騰騰的饃,小方桌的中間,講究的人家放一個香爐,不講究的就還放一隻黑碗,碗裡盛多半碗麥顆子,把香就直接點上插進去,然後主人在建房子的地兒響一串爆竹,又掄起钁頭,刨一塊石頭或者挖一疙瘩土,心裡就覺得踏實多了。爆竹聲在山間迴盪,驚得村子裡雞飛狗跳貓串豬哼哼,驚得林中的鳥兒慌張飛起。天亮了,四鄰都來道賀,主人就倒水倒茶,招待大家。蓋房要先準備好椽、檁條、擔子、明柱、補榔、樓順、墊、挑等大件,並由木匠按所建房子的進深和開間大小進行截、錛、刨、打卯,然後配置和套卯,還要準備好大小不一的鐵釘、柱頂石、線繩子、木楔、貫椽、連沿等附件。紮根子用大石頭從地基上幹壘,用小扞石填,出地面後,壘上一層有稜有面的石頭,要過水平尺子拉線繩子趁平,再用麥糠和好泥抹平,根子就算紮好了。隨後的日子,主人家就沒黑沒明地幹,一家老少齊上陣,靠架子車拉和背籠背籠子擔土,硬是把打牆的土在房根子裡堆成了一座小山。土幹要潮上些水,土要能手握成團掉在地上能散,打出來的牆才又光又結實。打牆的牆板,是兩塊七尺長尺二寬兩寸厚的松木或者榆木板,兩塊板的一頭上下各打兩個母卯,再製作一塊擋板,擋板的長度是牆的厚度,高度和厚度則和牆板一樣,擋板的兩頭上下留有兩個公卯,卯套好以後,再上木楔,起到既能擋土又能固定還能開合的作用,牆板這一頭叫獅子頭。另一頭則是敞開的,打牆時在牆板上下放兩根一頭粗一頭細的木棍,下面起支撐作用,上面起固定作用,農村人叫老鼠(因為牆打好以後,這個牆眼還保留著,像老鼠洞),兩根木棍上下由兩塊夾板固定牆板,外面再用木楔加力,這樣,牆板就安好了。打牆時,先往裡邊撒上草灰後上土,人上去,先用腳踩,然後用榔頭捶,再上土再捶,直到緊實,用木模子刮平,就可以拔出木楔,去下夾板,轉動幾下老鼠,然後活動並開啟牆板,再在前面架上老鼠,把牆板前移,再固定撒草灰上土繼續。打牆是力氣活,也是技術活。打得好,牆面平整,山牆和前後牆摻得合適,使房屋結構緊實而耐久。紅膠泥土最結實,也最難打,一般不用沙土。細心的人家在牆土中間放兩根木棍增加拉力,使牆更結實。牆打到七八尺高以後,上土就需要翻架了,下邊的人把土撂到架上,架上的人再把土往牆板裡裝,等四簷牆齊,山牆到頂就可以擇日立木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