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在緙絲技法的運用上,合色線在宋代比較流行,南宋朱克柔、沈子蕃等緙絲名家的作品中,經常都能夠看得到。
可惜到了明代,合色線就幾乎很少看到有人使用了。
而在宋代和明代之間,合色線的使用相對於宋代而言,要少了許多,卻比明代又要多了一些,通常一幅緙絲作品只會在一兩處地方使用合色線。
比如,京城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元代緙絲《東方朔偷桃圖》,也僅僅只是在東方朔的手指縫,用黑、白二色絲,和靈芝的莖部用石青和米色二色絲,總共也就兩個地方使用了合色線。
再比如,米國大都會博物館收藏的元代緙絲《花地鳥獸》中,也只在鳥腹部一個地方使用了合色線。
而這幅緙絲《蟠桃獻壽圖》僅在右下角竹葉叢中的最下方那片竹葉上,使用了淡綠和淡黃兩種不同色相的合色線,而且面積極小,非常不顯眼。
就合色線使用這一點,對這件緙絲作品的斷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以向南目前的判斷,這幅緙絲《蟠桃獻壽圖》,並非是題簽上所寫的宋代緙絲作品,而應該是元代緙絲作品才對。
當然了,儘管這件緙絲作品不是緙絲技藝發展達到巔峰時期的宋代作品,它依然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和市場價值。
這就跟元代緙絲作品存世量有關了。
由於政權時間短及社會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留存至今的元代緙絲作品極少,中山故宮博物院藏了4件,遼省博物館藏了2件,京城故宮博物院和大都會博物館也僅藏了數件。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