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但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想一下子變成平民社會,並不是以某個人的意志為轉移。
因此,徐齊霖對於科舉的完善也只是儘量使其公平,在制度上為寒門學子儘量掃除障礙。
比如唐朝科舉考試是不糊名的。哪本卷是誰的,都是公開的。既然不糊名,考官在改卷及錄取時,就容易做假。
其次,當時的錄取,主要還不是看科考成績,而是看這個考生的家世及社會聲名。如果有後臺,關係硬,考中的機率那肯定是超高的了。
而且,唐代科舉只是有一個出身,並不必然被封官,還需經過吏部主持考試,即詮選,方可能成為官員。
一般來說,詮選只是走形式,考試內容比較簡單,這是考慮到科舉選拔的不是專業人才,專業能力差,無法直接任官,詮選重在法律文書等。
但由於普通學子沒有機會接觸此方面內容,貴族子弟便在詮選佔有比較大優勢。因為貴族弟子有家學,家中有人任官,所以對律令、公文寫作之類更熟悉。
所以,徐齊霖主要是從這幾個方面入手,寫得不甚詳細,但基本上都包括進去,提出瞭解決的辦法。
比如宋朝開始實行的“糊名考校”、鎖院制、謄錄制,以及為寒門子弟參加科舉提供經濟資助的“給券”、“貢士莊”等等。
洋洋灑灑這一通寫,徐齊霖要停筆時還意猶未盡。稍想了一下,又加上了“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句話。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