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鄭爽仰躺在天柱嶺養馬場的客房中,那兩隻手墊在腦袋下面大腿壓二腿地翹個二郎腿;目光卻像兩團火炬向窗戶外面射去。
窗戶外面是天柱嶺養馬場的青綠草場,圓圓的月亮掛在空中;把柔和的光毫不吝惜地揮灑在大地上,鄭爽目光能觸及到的地方這兒那兒一片明亮。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是蘇東坡的《水調歌頭·中秋》,蘇軾為什麼要寫這麼一手膾炙人口的千古名詞說法不一,但鄭爽認為這首詞反映了蘇軾者複雜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說明作者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當時雖已41歲並且身處遠離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對現實對理想仍充滿了信心。
另方面由於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實現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對現實產生一種強烈的不滿;滋長了消極避世的思想感情。
不過,貫穿始終的卻是詞中所表現出的那種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
鄭爽似乎沒有蘇軾那麼城府,那麼有抱負;只是因為身邊沒有自己心愛的姑娘薛瑾兒而望月興嘆,心中默誦著蘇軾詩詞聊以自.慰。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