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既然伯彥訥謨祜堅持,訥爾經額就讓人去準備這兩樣東西。
繩子是現成的,荊條則沒有。
不過這也不是什麼難事,這裡既然叫作紅水山,就是一個山地,野荊條滿山遍野都是,派人去砍來一把就是。
結果去砍的那個年輕士兵,肯定是農家子弟,一會兒工夫,就弄來了一大抱。
看到了實物,眾人才知道了什麼叫荊條。
原來不是什麼一個方木條之類的東西,也不是粗大的數枝狀的棍子,而是細細的條狀物。
這就是農家用來編筐子、簍子、籠子、籃子、糞箕子用的荊條!
這也是農家管教孩子的法寶!
那東西既然能編織各種載重能力特強的器物,就說明非常堅固,而且柔韌性特強,所以打人的話,能把人抽得皮開肉綻,荊條卻不折斷。
古時候,藺相如去向廉頗請罪的時候,應該就是背的這種荊條,別的不說,就地取材應該是非常方便的。
後來人們看到那個故事,難免望文生義;尤其是啟蒙讀物中的插圖,藺相如更是背了兩根方方的木條,更是誤人子弟了。
一看這麼細的荊條,伯彥訥謨祜也不堅持用兩根了,就選了大約二十根比較粗的整合一束,給他背上。
藺相如負荊的時候,還要袒背的,也就是要光膀子,這點兒比較難辦,畢竟離皇上那裡還有幾十里路;再說現在的氣候還是冬季,太冷。
於是伯彥訥謨祜決定,這條就不模仿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