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版
首頁

搜尋 繁體

第三百七十八章 山*東地震(十)

熱門小說推薦

最近更新小說

1669年4月,鴨綠江畔已是春暖花開、冰雪融化的季節。

廖得功上尉行色匆匆地從長甸鄉(隸屬於寬甸縣)趕到了寬甸縣,這裡剛剛接收了很多移民,正在忙於春耕的籌備工作,因此作為遼東軍管區的最高長官,廖得功百忙之中還是過來了,打算看看這邊的情況。

寬甸縣城剛剛接收了超過兩千五百名移民。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移民除部分是來自山*東西四府的災民外,另外還有超過一千五百名來自南方寧波府的移民。這聽起來似乎有些匪夷所思,但仔細想想的話其實也很正常,無他,只怪如今寧波府的人口密度有些高了,據估算總數不下百萬(樂觀的人甚至猜測可能有一百二十萬的樣子),不得不向外輸出人口。

一百餘萬人口,擁擠在寧波府十縣(含東岸人佔據的台州府北半部臨海、寧海、天台及舟山群島改來的舟山縣四地)範圍內,確實是有些密集了,尤其是當地除寧紹平原外,南半部分以山地居多,雖然利於茶葉等經濟作物的種植,但糧食產量終究有所不足,不得不每年從荷蘭東印度公司輸入大量南洋稻穀過活。

經濟的繁榮、食物的充足,以及相對良好的衛生習慣的養成,使得寧波府的人口開始了高速增長,山*東、黑水一度成了寧波的糧食、肉魚來源基地,每日裡竭盡所能供應寧波日漸增長的需求。

這樣一種經濟模式本來執行得還是蠻好的,只可惜被連年的災難給打破了:山*東水旱蝗震四災頻發,大量難民湧入登萊(梁向儉也在萊州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擴張),導致登萊糧食完全不夠吃,百姓面臨著飢餓與死亡的威脅。面對這樣一種情況,寧波府也被迫毀桑改糧,大量農田被改種糧食減少自身消耗,就連一些茶園都被種上了豆子、紅薯等雜糧以補充庫存,好讓從南洋輸入的稻穀可以被更多地運往山*東救急,這些無疑都慢慢促成了寧波府經濟模式的轉變——糧食種植業是不需要太多的勞動力的(相比生絲行業而言),而且因為對外貿易的銳減使得商業凋敝,所需要的從業人口大減,故原來繁華無比的定海港街頭一夜之間多出了很多衣食無著的城市貧民,他們沒有了工作,家裡卻還有妻兒嗷嗷待哺,幾乎成了寧波府的一個社會問題。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