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順治十八年正月,是一個寒冷的冬天。剛過完年,一群一群的叫花子像從地下冒出來似的又開始沿街乞討。北京城哈德門以西的店鋪屋簷下、破廟裡擠滿了這些人。一家家、一窩窩在城牆根搭起了破庵子、茅草棚,竟有長住下來的意思。好在自李闖王兵敗以後,北京城內屢遭兵亂,人口十去五六。東直門內外瓦礫遍地,有的是空閒地方,不然真要人滿為患了。這些人大都操關東口音,也有不少像是直隸、山東、河南一帶的人,披著襤褸的襖子,腰間勒根草繩,端著破碗向人們討飯。
“大爺大娘,積德行善,賞一口剩飯吧。俺是從熱河逃難來的,上有老,下有小,沒法子呀!”
“阿彌陀佛!罪過喲!大冬天的哪來的災,跑這麼遠的路?”
一個肩頭挑著補鍋傢伙的壯年漢子聽了這話,將臉一扭停住了腳,冷笑道:“你是天子腳下的人,怎麼知道鄉下的事!他媽的,鑲黃旗圈了老子的地,不要飯,吃毛?”說著把辮子往脖子上一盤,氣哼哼地走了。
讀者至此,或者會問:什麼叫“圈地”,便這等厲害!
原來,滿洲人未入關前,八旗兵出征打仗,馬匹、器械都是自備。各旗為辦軍需給養,都佔有大量旗地,各旗的主兒、王公宗室自家日常揮霍也要消耗大量金銀,便在關外各地設定大小不等的莊園。入關之後,前明的皇親、國戚、文武百官在闖王入京後,死的死,逃的逃,撇下了無數的無主荒田。多爾袞便下令“盡行分給東來諸王、貝勒、貝子、勳臣人等”,丘八爺們當然盡挑好地搶。他們用一根繩子,拴著兩匹馬,上頭插一杆旗,後頭的兵丁狂抽猛攆,兜多大圈子算多大圈子,圈子裡的地便成了旗人的產業了。這就叫圈地。“這是我鑲黃旗的”,“那是我正白旗的”。甚或有更霸道的,還要把圈子裡邊的百姓一律趕出,或者換一點沙窩鹼地給他們。這還算客氣的,更橫的還趁機搶掠。圈地所到,室中所有器物一律留下,妻女長得醜的,“開恩”著原主帶走;長得有點姿色的便將留下。弄得京畿、直隸、山東、河南、山西七十七州縣,縱橫二千里,田園荒蕪,哀鴻遍野,餓殍滿道,哭聲不絕於耳。其中有被迫鋌而走險為“盜”的,也就不盡其數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