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海峽航天基地。
幾乎每天都有十幾枚運載火箭進入外太空,但是對於近地軌道的運輸量,仍然是杯水車薪。
化學能運載火箭的上限太低了,特別是在藍星這種大氣濃厚、引力相對較強的星球上,化學能運載火箭更是被卡死了上限。
米國在公元1962年公佈了一款非常激進的火箭設計,並將其命名為“海龍”(SeaDragon)的火箭。
這個龐然大物有150米長、直徑達23米,迄今為止人類造過的最大火箭土星五號,和其比都相形見絀。
海龍的運力更達到了驚人的566公里藍星近地軌道單次550噸,大約為土星五號的四倍。
起飛重量約為18000噸的海龍火箭,到今天為止仍是有完整設計論證的化學能運載火箭中,質量和運力最大的。
問題這個燃料載荷比高達32.7,雞肋到了極點,加上那可怕的造價。
用長五—D不香嗎?可以重複利用的長五—D,成本比海龍低了幾百倍,大不了多發射幾次,都可以湊夠550噸的運載量。
因此在發展大噸位化學能運載火箭方面,科學委員會顯得興趣乏乏,主要是這路線在藍星使用,會吃力不討好。
別看光明會在月球搞出了土星八號這種巨無霸,問題是月球和藍星環境不一樣。
現在科學委員會也是非常頭疼。
長五—D有效載荷一般般;而大噸位化學能運載火箭又價效比超低;核動力運載火箭不能在大氣層內部使用;質量投射器暫時沒有超長真空軌道;太空電梯也是材料沒辦法。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