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不宜久坐,朱懷鏡起身告辭。王姨交代他常來玩。朱懷鏡臨出門時對王姨說:“這米試試怎麼樣,要是味道好,今後您家的米我包送了。”王姨說:“哪裡啊,別這麼客氣。”朱懷鏡誠懇地說:“沒事的。米麼,又不值錢。外面的米,主要是怕汙染。首長身體要緊啊!”這話題本來就不用有什麼結果的,便一個說謝謝謝謝,不用不用,一個說沒什麼沒什麼,含含糊糊就相視而笑了。皮市長沒有起身,靠在沙發上,望著出門的朱懷鏡慈祥地笑。
關於今晚的拜訪,有兩個細節後來常常在朱懷鏡的腦海裡浮現。一是裴大年猛然發現了他,眼睛裡掠過似有還無的慌亂;二是皮市長目送他出門時,慈祥地微笑。
李明溪的行蹤最終都沒有人發現。可因為曾俚的一個長篇報道,李明溪成了名動一時的新聞人物。一時間,全國很多報刊都轉載了曾俚的大作《畫家之遁——一個童話的終結》。在曾俚的筆下,李明溪是一位傑出的青年畫家,筆凝古意,墨含春秋,畫風卓然。畫家性情乖張,獨行特立,不伍流俗,嬉笑人生,終以癲瘋的方式使他痛苦的靈魂得到了解脫。曾俚給讀者留下了一個謎團:李明溪的大量畫作神秘地散失了,不知落入誰手。同是這篇報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讀法。汪一洲琢磨這篇文章,總覺得曾俚在影射他,說他壓制和刁難李明溪,把一位才華橫溢的青年畫家逼瘋了。但是曾俚筆法曲折,說不上有意攻擊誰,汪一洲只好吃了啞巴虧。可美院裡多的是明眼人,深諳曾俚筆意所在,總在一邊議論這事。汪一洲苦惱幾日,想出一計,索性自己命筆,寫了一篇為李明溪叫好的文章,找一家權威報紙發表了。這樣,至少外界以為汪一洲對李明溪如何如何的猜疑就可以消除了。汪一洲畢竟是畫壇耆宿,他的文章一出來,立即引得北京和外省幾位老畫家應和。吳居一先生自然不會親自寫文章,卻對記者談了他對李明溪的評價,讚賞有加。吳先生乃當今畫壇泰斗,他論人論畫可謂金口玉牙。於是,一批老畫家成了畫壇上惜才若金的開明先生。一些青年畫家讀了曾俚的文章,則撰文作惺惺之惜,大有兔死狐悲之感,幾乎掀起了畫壇一批才子對李明溪的集體膜拜。事不湊巧,這年還有一位青年詩人臥軌自殺,一位青年作家突發心臟病暴亡,這些連同李明溪的失蹤,被稱作是當年文化界的三大事件。於是,那些專門生產思想的報刊專欄作家,譬如全國各地各式各樣的曾俚們,便借題發揮,撰文對當代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狀態、生存環境作深刻反思,幾乎要搞成一場思想討論了。多年以後,有思想史論者甚至把這件事說成是後來那場轟轟烈烈的人文精神大討論的先聲。而那些玩畫的藏家從曾俚和後來有關的大量文章中讀到的卻是投機和財富。李明溪的畫正像那位暴亡作家的小說一樣成了出土文物。李明溪的畫作流入市面的並不多,就更顯得珍貴了,價格直線飆升。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