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不過很快和志民也對資料產生“懷疑”了。
這不是說資料不對,而是資料太對了,對得都讓和志民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按和志民的估計和計算,這試飛和資料的最佳化肯定是個長期的過程,因為整組資料只要有一點偏差,包括記錄資料的儀器也有誤差,那麼這組資料就需要經過無數次的試飛、修正,然後再試飛再修正,直到最終趨向於完美。
而原型機所要面對也就是需要修正的資料卻是個海量,在海量級別的資料上還有無數次試飛和修正……這無論如何都不是短期內能實現的。
然而,在和志民和蘇教授將資料用於第二架試飛的原型機後,卻發現這其中有許多資料居然無需修正可以直接使用。
蘇教授與和志民擬定的試飛方案是這樣的:
周元凱駕駛一號原型機用於獲得資料。
一號原型機是拆除陀螺儀自動駕駛裝置的,它是完全由飛行員手動駕駛,只不過增加了記錄儀器全程記下飛行員的操作。
李東成駕駛的二號原型機則用於驗證及修正資料。
二號原型機沒有拆除自動駕駛裝置,但同時也可以由飛行員手動駕駛……飛行員的優先級別高於自動駕駛,這樣在必要時,飛行員就可以接管原型機避免因為自動駕駛不成熟而導致的墜機事故。
從這個角度來說,李東成所進行的二號機的實驗更困難也更危險,因為他還需要判斷自動駕駛是否是正確的,是否需要人為干涉。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