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吳家在寧遠周邊,圈佔了不少的土地,很多從遼東逃亡而來的百姓,最後都變成了為吳家屯田並出兵的家丁,或者是叫私奴,這些私奴雖然是大明的百姓,但吃的是吳家的飯,穿的是吳家的衣,當然也就要聽從吳家的指揮。
歷史上,崇禎十七年,甲申之變前,崇禎帝問吳三桂的父親吳襄,你兒吳三桂麾下,究竟有多少可戰之兵?當時已經危急,吳襄不敢再撒謊糊弄崇禎帝,於是實話實話,只有三千人,崇禎帝聽罷十分失望,意思是三千人能頂什麼用?吳襄卻說,雖是三千,但都是死不旋踵的死士,有他們在前,可破十萬之敵,崇禎帝的臉色才稍微好看了一點。
前世讀史時,朱慈烺認為,吳襄這一次說的乃是實話,山海關大戰時,吳三桂雖然聚集了五萬兵馬,但真正的中堅,還是他吳家的三千死士。
明中期以後,調撥而來的衛所軍毫無戰鬥力,招募計程車兵雖有一定的戰力,但是耐不得苦戰,一旦處於下風就容易潰散,真正的中堅還是將官身邊重金豢養的家丁,因為家丁們的生死榮辱都和將官緊緊地捆綁在一起,將官不退,他們不會輕易退,將官遇險,他們也會死命相救。
這些原因,朱慈烺是瞭解的。
而在暫時無法改動大明軍制的情況下,對各個總兵擁有家丁,朱慈烺是默許的,所以他憂心的並不是家丁,而是遼西土地基本都已經被遼西將門或者是他們支援的豪紳所佔據,廣大的佃戶卻沒有立錐之地,朝廷倡導遼人守遼,本意是百姓守百姓家,但土地都是豪強和將官的,百姓們又會有多少動力堅守呢?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