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常山(恆山)東接太行山、西連呂梁山,山嶺高峻、溝澗曲折,乃雲朔與忻代之間的天塹,唯有中段山脈,也是自古就有九塞之稱的勾注山附近山體收細,高度降低,可供人畜通行。
勾注山又稱陘嶺,春秋時就築關隘,嶺西為西陘關,嶺東為東陘關。
大越立朝以來,雲朔等地盡歸契丹,陘嶺成為越燕兩國的界山,戰略地位猶為突出。
除了在舊關殘址上新築東西隘城外,還陘嶺擇險要地形修築十數座塢砦,除了與兩隘互為倚防外,彼此間還用石頭邊牆聯為一體,最終構成今日雁門關的防禦佈局。
大越立朝以來,在北面與契丹的戰事,要遠比與西北党項人的戰事少得多,大多數年份都維繫互使互市的關係。
從雁門關往南可直下太原、晉中等河東腹地,雁門關內的榷場規模,也要比呂梁山西北麓的寧武大得多。
榷場位於更容易通行的東陘關南側,隘城之外大大小小的鋪院沿坡嶺而建,商埠鱗次櫛比,要比想象中的荒涼邊塞熱鬧繁榮得多;也有關帝廟、李牧祠等大大小小的建築群依山而建,彷彿繁榮大城。
當然,戰事開啟,大量的商旅都滯留在雁門,現在東路軍主力又從應州境內撤回來,七八萬禁廂軍人馬,還是將雁門關內的諸多關隘塢砦擠得滿滿當當。
蔡元攸作為蔡鋌之子,年輕時就得蔭補為官,政越六年科舉得賜進士出身,聯兵伐燕,蔡元攸作為其父蔡鋌的主要助手謀劃其事,天宣四年更為親自出使契丹刺探敵情,歸汴京得任副宣撫使,與劉世中共同主持伐燕事務,在四十歲剛出頭的朝臣之中,可謂是春風得志,朝野也是“少相”相稱。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