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凡古之帝王,除了篡權奪位或在登基當年就暴斃的,其他的大多都不會更改先帝的年號,既是為了避免年曆之法混亂,更是為了彰顯孝道。
李恪順繼李世民之位為帝,亦是如此,所以縱然李世民亡於年初,李恪登基後也還是默契地沿用了貞觀年號,一直用到了年末。
貞觀二十年,秋末冬初。
今日之後便將入冬,是秋時的最後一次朝會,也是入冬前的最後一次朝會,依例當定來年新帝之年號。
新帝定年號可是大事,而且是博名最好的法子,畢竟誰若是取了年號,誰的名字就和這個年號捆在一起,往後提起這個年號就難免會提起擬取年號的人,想不名傳天下都是難事。
所以近幾日省臺收到的關於草議年號的奏疏極多,這些奏疏自然不能一個個都上呈給李恪,所以奉命主司此事的中書令岑文字也是擇優而選,框了幾個出來。
“岑師,朕下旨著中書省草擬年號也有些時日了,此事定地如何了?”李恪也很是關心年號之事,否則也不會下旨著岑文字親自督辦此事了,朝會伊始,李恪便對岑文字問道。
岑文字出列回道:“啟稟陛下,臣同省內同僚初經評議,定下三個,以供陛下擇選。”
岑文字說著,遞上了一本奏章,送到了殿中內侍的手裡。
李恪自內侍的手中接過岑文字的奏章,緩緩開啟,上面赫然寫上了三個年號:“永徽”、“廣和”、“龍朔”。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