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衛瓘出殯。
出殯即下葬,時稱之為“窆”。
“小殮”之後是“大殮”,即屍體入棺,停殯待葬。
既“大殮”,則“成服”,即親屬按照血緣關係的遠近,穿上不同等級的喪服,是為“五服”: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
大殮期間,即停殯待葬期間,每天一早一晚在殯所哭奠,曰“朝夕哭”、“朝夕奠”。
下葬即“窆”的前一天,靈柩遷入祖廟,曰“遷柩”。
到了下葬的日子,靈車載柩,前往墓地,落葬,“窆”也。
衛瓘之“窆”,一反小殮時之冷清,自王公以下,百僚畢至,車馬填塞街巷,衰絰縞冠送葬者千餘人。
天子降詔,為衛瓘制碑銘、石獸、石柱,一切費用,皆出於公。
這真正是“恩出格外”,其意義,甚至可說超過了縣公遷郡公。
這個意義,出於這樣一個大背景:魏晉時期,一反兩漢厚葬遺俗,上位者以身作則,大力提倡薄葬。
曹操首開風氣,墳墓不封不樹。曹丕子承父志,自做終制,長篇大論,說明薄葬的意義,要求自己的陵墓不“立寢殿、造園邑、通神道”,不以金銀陪葬。父親駕崩後,曹睿忠實的執行了“終制”。
司馬氏蕭規曹隨,司馬懿、司馬師父子,都是薄葬的身體力行者。到了司馬炎的“山陵”,費用略略高了些,但基本上還是遵守著“山陵不封、園邑不飾、墓而不墳、同乎山壤”的“垂制”。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