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雲鶴!”江統驚喜莫名,“你有糧食?而且……兩萬斛?!”
何天含笑點頭。
江統以手加額,“謝天謝地!”
緊張的計算著,“兩萬斛……兩百萬升!一個兵士,一天食七升米,兩百萬升,則、則……幾足支一萬五千兵士二十天之用矣!謝天謝地!謝天謝地!”
雙手一擊,笑,“嗐!什麼謝天謝地?要謝的,是何雲鶴!”
起身,長揖到地;直起身,再次長揖。
坐在“孔明車”上的何天,不能還禮,只微笑著,擺一擺手。
中國的度、量、衡,歷朝歷代,變化甚大,江統提及的斛、升,自然都是晉制——一石二斛,一斛十鬥,一斗十升。
晉承漢制,一升黍重十兩(不是一斤哦,一斤十六兩也),七升米,合今制,約二斤二、三兩的樣子。
彼時,一個成年人,若要求一個“飽”字,一天須進五升——大約一斤六、七兩的米,作戰中的兵士需求量更大,在五升的基礎上,增加百分之四十,乃有七升的標準。
一斤六、七兩也好,二斤二、三兩也好,對於二十一世紀人來說,自然太多,但農業社會缺乏足夠的蛋白質和脂肪,如需攝取足夠的熱量,只能多幹飯了。
說要說明的是,這是一個較高的標準,若您沒啥體力、腦力活動,或者願意半飽半飢的話,一天一斤米(今制),也是活得下去的。
有一個著名的典故可做參考: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