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滬海有幾千棟老洋房,但絕大部分都在建國後的各次運動中收歸國有。
不是成為各種單位用房,就是很多戶人住進一棟成為集體用房。
哪怕二三十年後各種解封,也只有不到百分之十能在世面上流通。
而且不少集體居住的老洋樓是樓上樓下每間有不同的產權,要買一套房跟集齊一套盲盒那麼困難。
放到九十年代初,這個連商品房的觀念都很難在老百姓當中推廣的時代。
這種猛買老洋房的做法,的確有點醒目。
這是在重新強調私有制嗎?
而且還是外國人來買我們的房子,政策允許嗎?
這背後有什麼見不得人的交易嗎?
記者們會下意識的這麼詰問。
為什麼九十年代成功的那些企業家很多都有做過記者的經歷,就是他們見多識廣還在工作過程中接下了不少人脈。
他們也是最容易定體問、對現狀提出質疑的群體。
輿論監督本來就是他們的職責之一。
好在成叔聯絡的這些老洋房,全都是跟徐園、費家這種類似,是之前沒收地產,後來平凡政策歸還的房產,然後改開後又紛紛出國急著脫手。
這時候就顯著當初荊小強那套比較麻煩周折的購買方式好處了。
港資公司購買地產,但大股東是荊小強這個“滬海人”,在購買過程中還輸入了不少外匯。
在一切都摸著石頭過河探索的年代,荊小強很認同成老太教導的話:“有些事,不上稱四兩重都沒有,可一旦上了稱,一千斤都打不住。”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