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明朝的武舉與科舉一樣,都是從秀才、舉人、進士三級跳,但卻沒有殿試。
考試的內容也簡單,騎射和默寫武經,選拔的只是將才,猛將,而不是帥才。
“那應該如何?”
眾人不解。
“文有國子監,武應當有演武堂。”
皇帝沉聲道:“凡中武舉人者,須入演武堂進修兩年,再參加會試。”
所謂的演武堂,自然就是隨軍學堂的升級版。
隨軍學堂這些年操辦以來,最大的作用就對軍隊進行了掃盲教育,從而使得大部分的兵卒,最少認得五百個字。
這在京營之中格外的顯著。
但為將者可不能光認識字,後勤,地圖,佈陣,紮營、鼓舞士氣等問題上,還需要學習和培養。
當然,這在亂世之中自然是錐入囊中,輕易的顯現出來,而太平年間則需要培養。
成體系地培養。
明朝武將是世襲的,幾百萬衛所之中,總歸能出一些良將,如戚繼光,李如松等,但付出的代價卻是高昂,得不償失。
想到這裡,除了民初的一些開國將領外,中後期的名將幾乎屈指可數,承平是假話,蒙古人的威脅貫穿明朝300年。
“為鼓舞士氣,武舉應當也該有會試,誇耀遊街。”
“陛下,以文馭武才是國策啊!”
到了這時,張慎言忍不住開口了。
一旁的內閣幾人雖然沒有附和,但卻持預設態度。
“軍備廢馳,武將跋扈,福王監國時的境況忘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