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既然稱汗了,那麼就需要本部,即維護蒙古諸部的核心團隊。
在綏遠、河套,使用的是變異版的軍戶制,在兩地以頗為合適,部落頭領擔任百戶、副千戶、千戶,規範了秩序,卻未改變權力,一如西南地區施行的羈糜。
在根本上,這是幾百年前成吉思汗那一套。
追根溯源,則還是分封制罷了,因為其統治成本是最低的,尤其是在蒙古高原這種貧瘠地帶。
呂思勉先生曾總結過,分封制擴張步驟有三,第一:
“懾服他部,責令服從。”
想統治別人,肯定得先打贏,這是最基礎的。
然後是第二步,所謂:
“替其酋長,改樹我之同姓、外戚、功臣、故舊。”
西周武裝殖民的諸姬,功臣們,還有滿清與蒙古持續性的聯姻,都是如此作為。
改變不了其民,就改變少數的頭領,自上而下往往是最簡單的。
用血脈勾連,文化侵蝕,從而使得其由生番變熟番,再繼續從分封變郡縣。
第三步,也是最後一步:
“開闢荒地,使同姓、外戚、功臣、故舊移植焉。”
動員打仗,從而提高凝聚力,獲得土地、部眾、錢財,然後關係就密不可分了。
這三步,西周是這樣走的,號稱“我蠻夷也”的楚國,也效仿分封制,疆域甚至擴張到了嶺南地區。
蒙古人走了兩步,最後人口基數太少,文化簡陋,反而被同化了。
滿清是三步都走完的,但也因為人口不足,被迫同化,以至於晚清,朝堂上的滿人都不會滿語了。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