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所謂修行,就是將意念容於胸前雪山,腰後氣海。雪山氣海周緣有十七氣竅,以氣竅之內藏念力與天地呼應,讓天地知曉你我之心意。如笛蕭之孔洞,應風而作妙曲。”
“人之身體氣竅開合或閉塞,乃胎裡形成,先天帶來,後無論如何修行,也無法改變。所以在道門有種說法,所謂修行,只不過是撿回昊天送給我們的禮物。”
劍閣之中,劍聖柳白正在給玉連城闡述這方世界的修行之道。
“修行共分五境,分明為初識、感知、不惑、洞玄、知命。”
“初識是指修行者意念自氣海雪山外放,明悟天地之息所在。我昔年初識時,就曾感悟一條滔滔黃河。”
“第二境界‘感知’,這一階段的修行者能觸碰道天地間流轉漂浮的元氣,並且與之和諧相處,甚至進行一些感知上的交流接觸。”
“第三境界‘不惑’,指修行者此時已能初步明白天地間元氣流動的規律,並加以利用,世人口中所謂的劍師、符師便泛指此類。”
“第四境為‘洞玄’,進入這個境界的修行者,能夠將自己的意識與天地元氣融為一體,對於修行者而言,意味著他可以透過自己的意識直接攻擊敵人,在這個境界裡修行日久,或者能做出一些格外的玄妙手段。”
“第五個境界為知命,知天命。進入這個境界的修士,不再僅僅是從表面上明白天地元氣流動的規律,而是從本質上掌握天地元氣,明白昊天與自然萬物之間的聯絡,明悟了世界的本源,進入這種境界的人,才是真正的得道。”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