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鑑定瓷器的底足,可以從很多方面來細看。
就比如削足方式,景鎮的瓷器多是在掛釉以後,方將器足削去。
相反,霓虹瓷器都是在全部成形後再掛釉。
所以細看西江瓷的外足釉與坯的分界,釉是以鋒利的切線斷然而止的,這一點與霓虹製品迥然有別。
古瓷中明代製品,多留有削足的痕跡。
而清代所作除劣等品外,大都在切削過的足端用濡筆或布加以揩拭。
因而足底面總是帶有一種柔軟、滑潤之感。
試看清代瓷器中,有彷明代製品很相似的,但從未見有模彷這種削足之癖。
有時雖然很難用肉眼判斷,然而如果用放大鏡一看便可大體瞭然。
當我們鑑別明瓷與清瓷的時候,固然一般都可由它們的器形、釉色以及圖樣等各方面綜合來看,不過有時也會陷於迷惑而莫知所是。
此時,如能注意一下這種削足之癖,便會成為鑑定上的一個有力線索。
除此之外,還有護胎釉。
護胎釉通常新增芝麻色的植物灰,可以保護素胎,便於均勻上釉。
乾隆和現代偽作天球瓶的圈足處護胎釉,差別很大。
乾隆的護胎釉經過高溫氧化,閃閃發亮,而贗品根本不見有芝麻色護胎釉。
再就是胎土痕跡,老的,胎土中有含砂粒的“硬”感覺,手拉坯形成大小、深淺不一的旋紋會留在器物的內壁。
贗品的胎,有人工和機制二種。
人工拉坯的胎,沒有竹刀修胎的痕跡,因是用鐵刀修胎。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