讖緯之學,起源與上古先秦。
“讖”最初乃是一種只在方士間流傳的隱語。性質上,類似綠林好漢專用的“江湖黑話”。乃假託神仙聖人,預決吉凶,告人行事。“讖書”即“占驗書”。
“讖”先於“緯”問世。漢以前,燕齊一帶方士首造“讖語”。始皇帝時,方士盧生入海求仙,帶回《圖錄》,內有“亡秦者胡也”之讖語。《史記》中亦載有《秦讖》。
“緯”乃相對“經”而言:“讖者詭為隱語,預決吉凶”,“緯者經之支流,衍及旁義”。
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經學地位提升,隨之產生了依傍、比附經義的“緯書”。“緯以配經”,故稱“經緯”;讖以附經,稱為“經讖”;讖緯往往配有插圖,故又叫“圖讖”、“圖錄”、“圖緯”;以其有符驗,又叫“符讖”;以其是神靈之書,又叫“靈篇”。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前漢以前,讖緯之言,不過是零星散落在百家經卷中的隻言片語。直到前漢末年,方士化之儒生,大量造作讖緯,並編纂成書。影響愈發深遠。又被光武發揚光大。
光武以圖讖起兵。因《赤伏符》稱帝后,崇信讖緯。中元元年(56年)即駕崩前一年,宣佈“圖讖於天下”。計有《河圖》九篇,《洛書》六篇,託言伏羲至孔子演繹之三十篇,再加經緯三十五篇,計八十篇。傳於後世。
讖緯以陰陽、五行為骨架,將數術與經學相結合,內容龐雜。有解經文字,有神話傳說,還有天文、地理及曆法等自然科學知識。然論其核心,則是“讖緯神學”。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