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港津,先行擴建。排建“韭”字形泊位,只因益陽在資水南,即“資水之陰”。故港津向北擴。益陽之名,與水無關。益陽境內,亦無益水。世人多有望文生義:“在益水之陽,當為縣名。”乃是謬誤。
為避水患,城邑建於資水南岸,一座濱水矮丘。高差適宜,排水通暢,無洪水之虞。內外二郭,內城先秦已有,高踞山巔,本是舊縣。今為益陽長公主行宮。自坂上到山腳,為外郭。乃今漢縣城。城外,東、南一馬平川,可通江邊。北臨資水,另有丘巖,上築烽堠,以佈哨望。東側別有枝津,名喚“蘭溪”。溪水經東南,蜿蜒向西,而後北轉,注入資水。
資水、蘭溪,相匯於城下,共組城河。西、南遠有深山。遇戰亂,可入山避險。東南三里有橋,橋頭建有營堡,扼守官道。此城,依天然水險,扼地勢風威。一言蔽之,風水寶地,富貴天成。
城池坐西面東。每當雨後初晴,旭日東昇。溢彩流光,舉頭可見。故稱“益陽”。益,“溢”也。意為水從器中漫出。如《呂氏春秋》有“澭水暴益”之句。此,或是益陽縣名之所出。
矗立內郭譙樓,俯瞰治水對岸無邊陂澤。郭嘉意氣風發。笑言,可闢萬傾良田。
宋奇亦笑:“先修河堤,擴建航道。資水港歸為民用,蘭溪可另建城倉軍港。此城與薊國南廣陽,頗多神似。唯一區別,便是港津在北。”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