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蔽之,同仇敵愾,共御外敵。
遙想當年,太平道元老,化身龜茲輔國侯。據守絲路南北要衝,為道教築萬里長城,阻異端邪教流入漢土(注①)。如此說來,仙門中人,早已未雨綢繆。
熙熙攘攘,利來利往;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無人例其外。仙門紛紛出世之因由,不言自明。
今漢永平七年,明帝夜宿南宮,夢一身長六丈,頭頂放光之金人,自西而來,飛繞殿庭。次日晨,漢明帝將此夢,告知群臣。博士傅毅奏曰:“西方有神,稱‘佛’,便如陛下夢中所見”。明帝大喜,遂遣大臣蔡音、秦景等十餘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經、佛法。永平八年,蔡、秦等,率“取經”使團,於大月氏國,遇沙門(高僧)攝摩騰、竺法蘭。見佛經及釋迦牟尼佛白氈像,遂請二高僧東行,弘法佈教。永平十年,以白馬馱佛經、佛像,同返洛陽。明帝見之甚喜,對二位高僧極盡禮遇。十一年,敕令在洛陽西雍門外三里御道北,興僧院。為紀念白馬馱經,故取名“白馬寺”。攝摩騰、竺法蘭在白馬寺中,合力譯《四十二章經》,乃為中原第一部漢譯佛典。
桓帝建和二年(148年),安息王子,高僧安世高入中土。先後輾轉于丹陽、會稽、番禺等地,傳佛江南。傾畢生之力,翻譯佛經一百七十六部:“前後傳譯,多致謬濫,唯高所出,為群譯之首。”繼安世高後,桓帝末,又有大月氏高僧支婁迦讖(亦作支讖),經長安入洛陽。稍後,另有月氏僧支耀、支亮等,入白馬寺。支耀乃靈帝時來漢,師從支婁迦讖習佛學,譯佛經二十三部六十七卷,亦為佛經漢譯大師。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