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第一千零七十一章漕運改革
這條道上往年送抵汴京的糧食,就高達六百萬石,這幾年兩浙荊湖大開發,加上一部分南海拉到兩浙,便宜到沒邊的稻米,已經突破了千萬石之巨。
按照“貨經漕運,價增一倍”的原則,沿途損耗,那是相當的驚人。
然而蘇油完全高估了官員們的德性,等到三司統計資料下來,千萬石稻米運抵京師,損耗竟然高達一千五百萬石!
宋代漕運方式起源於唐。開元二十二年,裴耀卿於古汴河口築河陰倉,使江淮地區漕糧運此納貯,候水轉運。
之後經黃河﹑渭水至長安,為轉般法之始。
以前大宋因汴河春﹑冬不能通航,直運漕船沿途又多延擱,為保證京師糧食等物資供應,自開寶五年起,陸續在漕運路上泗﹑楚﹑真﹑揚四州分設轉般倉,卸納東南六路漕糧,再換船轉運至京師,而六路所需淮鹽也可利用回空船隻運回。
嘉佑後,漕運**,官船數量減少,吏卒運輸的又多侵盜。
改成發運司後,短期內起到了一些效果,但是隨著薛向人去政息,發運司也走上了漕運的舊路。
張方平承一度轉般法改為直達法,效果斐然,擔任三司使三年,使京師有十年之蓄。
而後還是人去政息,漕政再度荒廢。
於是蘇油乾脆向趙頊建議,多管齊下。
第一步是將張方平,薛向的法子重新啟用起來,提高效率,減少損耗。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