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康熙六十年,也就是公元1721年,羅剎國的軍隊,在彼得一世的率領下,擊敗了強鄰瑞典,取得了第三次北方戰爭的勝利。
戰後,瑞典失去了17世紀後得到的所有海外領地,包括愛沙尼亞、立窩尼亞、因格里亞,凱克斯霍姆、卡累利阿在內的大片領土,全都割讓給了羅剎國。
對於羅剎國而言,這是一場空前輝煌的勝利,它終於實現了稱霸波羅的海地區的戰略目的。
彼得一世不僅獲得了全羅剎國皇帝的頭銜,還得到了“大帝”和“祖國之父”的稱號。
客觀的說,第三次北方戰爭,對於瑞典和羅剎國而言,都屬於是賭上國運的關鍵之戰。
勝者崛起,敗者沉淪。
歷史驚人的相似。
中日甲午戰爭,日方獲勝後,就明目張膽的吞併了朝鮮半島,割走了臺灣島,正式崛起為東亞的軍事霸主,
賭輸了國運的大清,則陷入到漫長而又痛苦的下坡之路,完全無法自拔。
凡事就怕比較!
裝備了新式武器,接受了新式軍事理論指引的少量羅剎軍,自西向東,一路侵略過去,所向披靡,並最終成為了中國的心腹之患。
這就說明,即使是近代三流工業國的羅剎帝國,在征服西伯利亞遊牧民族之時,依舊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形成了降維打擊。
再看大清朝這邊,老皇帝不僅漠視於西方軍事技術的進步,而且,還把大口徑的火炮都封存了,八旗火器營只留下了子母小炮和少數鳥銃等遠遠落後於時代的武器。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