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心學作為儒學的一門學派,最早可推朔自孟子,而北宋程顥開其端,南宋陸九淵則大啟其門徑,而發展到明朝中期開始與朱熹的理學分庭抗禮。
之所以會有此情形,自然少不得新建伯王守仁的影響。
王守仁幼名雲,字伯安,號陽明子,諡文成,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人,明朝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兼軍事家、教育家,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不但精通儒、釋、道三教,而且能統軍征戰。
因他曾在貴陽修文陽明洞天居住,自號“陽明子”,故被學者稱為“陽明先生”,後世一般稱王陽明,其學說世稱“陽明學”。
王守仁繼承陸九淵強調“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對程頤朱熹透過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為事理無窮無盡,格之則未免煩累,故提倡從自己內心中去尋找“理”,認為“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萬物,人秉其秀氣,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在知與行的關係上,強調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謂“知行合一”,二者互為表裡,不可分離,知必然要表現為行,不行則不能算真知。
《王陽明四句教》,“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中,其實就充分體現出他已經將儒、釋、道三角融會貫通,是三教思想融合的產物。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