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北京貢院正堂裡,包括主考、同考、提調、監試、供給、收掌試卷、彌封、謄錄、對讀、受卷及巡綽監門等官員齊聚於此,都想見證今科會試會員的出現。
當然,說是填榜,其實不過是填草榜。
填制草榜的時候,相關考官還要把糊名、謄錄的考卷進行校對,對擬定錄取的“硃卷”與考生的“墨卷”進行“對號”,編號不對者棄而不取。
這點,其實還是很殘忍的,因為若是謄錄官抄錯,就算考生的答卷確實被錄用,也會因此落榜。
當然,謄錄並非一人進行,而是有三次核對才會被送到考官考房去,所以出錯的機率也是非常小。
或者說,大明朝立國百年,還從沒有出現過這樣的失誤。
“李多見,福建興化府仙遊縣人,會試七十四名。”
隨著又一個考生的資訊出現,這邊巡考等官員就開始核對硃卷和墨卷,對比填寫的考號,那也是一絲不苟。
“三甲的,大概也就是這些人了。”
這時候,王希烈開口說道。
核對好的考卷,全部都按照順序放好,因為最後還有一道正是填制黃榜的程式。
不管是殿試榜還是會試榜,都是用黃色榜紙,只不過殿試榜單是“金榜”,也是金榜題名這個成語的來歷。
而會試榜單,就是簡單的黃榜,不過正式名稱是叫“甲榜”。
會試榜單叫甲榜,而鄉試榜單則是乙榜,殿試考生必經這兩榜題名,故而進士也稱為兩榜進士。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