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浮丘伯的這番話,還真不是他自己亂編。
浮丘伯畢竟不是劉長,做不出來編造典故的事情,這是李斯當初詢問荀子的話,李斯問他的老師,您總是說正義之兵,可打仗都是爭,哪來的什麼正義呢?荀子就告訴他,仁義之兵是為了禁止橫暴,消除危害,因此他們所停留的地方會得到全面治理,他們經過的地方會受到教育感化,就像及時雨的降落,沒有人不歡喜!
仁義的軍隊馳騁於天下,近處喜愛他們的善良,遠方仰慕他們的道義,兵器的刀口上還沒有沾上鮮血,遠近的人就來歸附了,德行偉大到這種地步,就會影響到四方極遠的地方。
這已經是給當時的中國帶上了某種光環,而春秋戰國時湧現出了大量的君子,這些君子的很多想法在後世看來都是迂腐落後的思想,而在當時卻是代表著華夏的道德水準,這種酷似“燈塔”的理論,在當時是真的存在的,也不能說這種理論就是錯誤的,畢竟,“燈塔”也曾有真正“閃耀”過的時候。
而這是劉長第一次聽到這種理論。
在聽到那一刻,劉長心裡就燃起了熊熊烈焰,這說法好像真不錯啊。
暴君的眼裡燃燒起了火焰。
而周昌的心卻猶如冰塊,無比的寒冷。
他驚疑不定的看著浮丘伯,他實在是想不明白,作為荀子的弟子,儒家的正宗,怎麼還勸說陛下去用兵呢?兵是用來保護自己的,不是為了欺負別人的啊!!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