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行人在討論的是一個很細節的問題,就是論壇對戰。
在故事中,論壇論戰的部分有著很濃重的象徵意義,它是對於整個社會態度的一種縮影。在對戰中出現的每一個角色,每一段對話——都如同女編劇之前告訴顧深的一樣——代表了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群體的一種態度。
這場論壇對戰本身預定使用一種較為新穎的表現手法,就目前的分鏡來看,是在曹雪因為罪惡感狂奔出房間開始,直到她被推出手術室為止,不停閃過的論壇畫面和不同的人敲擊鍵盤的手來表現的。
一開始女編劇是設定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發言和態度背後人物的詳細身份和性格,使其發言與形象形成對應性,但是導演認為這麼做會喧賓奪主,所以最後就變成了只用手和服飾來表現這種社會背景差異。
只有在最後第二天的清晨,曹雪在病房中終於張開眼睛的一瞬間,導演才設定了最後一個展露人物整體形象的鏡頭。
一個十□□歲的女孩,從逼仄雜亂的窄小臥室的單人床上爬起來,頂著母親的責罵,打開了那臺每次開啟都會嗡嗡作響的古董機,第一時間去翻開帖子,留下最後的留言。
——樓主你還好嗎?如果你還在的話,請回復我一句,讓我安心吧。你要相信抑鬱症是能夠治好的,你媽媽一定是想要你好好活著的。
——我要去上班了,等你的回覆。
顧臻看劇本和分鏡以及聽他們的討論時,並不是很清楚是出於什麼考量促使對方最終選擇與曹雪年紀相近的女孩的形象作為最後社會的善意一面的代表。不過在他這邊看來,這種設定還是比較合情合理的。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