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在工讀學校期間,我接觸並參與了一個全國性的規劃科研課題,就是要讓中學生學會感恩。聯想起筆者曾看過的一篇文章,說一個女學生把鄉下的父親告上法庭,以主張自己受供養的權利,要求在大學未畢業之前,父親應該支付所有的費用,而在此之前,由於父親的原因,經常使自己經濟拮据,影響到安心學習和考研。法庭經審理發現,其訴訟的事實是準確的,但是法庭也同時發現其父親年老體弱,幾乎變賣了所有的家當,包括糧食,一個缺少勞力的農村家庭供養一個大學生實在是太難了。我沒有看到文章的下文,但是除了給人以震撼之外,更多的是思考,那就是面對這樣一個困難家庭,在我們社會救助機制還不完善之前,這個女大學生除了埋怨之外,就沒有從父親的角度考慮嗎?
現在不少的家庭,都有這樣的感受,孩子很自私,不善體諒人和理解人,只求父母如何,從不考慮自己應該奉獻什麼,自己應該如何履行和承擔責任?孩子不知道“感恩”,也不會“感恩”。
現在的孩子,尤其在城市長大的孩子,生活條件越來越好,父母、親人對孩子的呵護與關愛到了無微不至的地步。一切以孩子為中心,孩子似乎是家裡的“太陽”,生活在“獨享”的氛圍裡,要什麼有什麼;甚至有的家庭吃飯時,最好的飯菜讓孩子一人獨吃;電視遙控器由孩子主管;剛剛上小學,就給配了一部手機……按理說,在這種關愛和呵護的氛圍中長大的孩子,應當懂得父母養育他們所付出的辛勤和犧牲,珍惜和感激父母的含辛茹苦。但也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緣故,恰恰是這些從小衣食無憂的孩子,比農村的孩子更缺乏感恩意識。《知心姐姐》雜誌曾經做過一項調查,當問及孩子對媽媽的照顧有什麼感覺時,幾乎所有孩子都回答說“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在被訪的162個初中一年級學生中,只有8個孩子知道爸爸、媽媽的生日。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