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到了這裡,這一章的內容就結束了,允熥繼續向後翻,翻到第三章第五節,見題目是《兩次社會革命之間大明政治制度的變化與第二次社會革命發生的原因》,繼續看下去。
“……,帝國在昭帝、章帝時期,有皇帝負責壓制資本家不過分剝削工人;同時儒家學者掌握輿論,譴責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行為,使得資本家還不敢太過分。但隨著皇帝的權力越來越小,逐漸變成一個類似於貞節牌坊似的東西,貴族階級與資本家同流合汙,儒家失去了左右輿論的能力,甚至一度變得微不足道,再也沒有任何東西能夠制約資本家了。”
“他們首先變革了政治制度。在各省與中央,出現了議會,作為最高權力機構。或許有些人認為,出現議會是一件好事,但在當時,只有財產超過1000元的人才能成為選舉人,財產超過10000元才能成為被選舉人,而且必須是年滿二十歲的男性,全國只有不到6%的人符合這些條件,而且這些人絕大多數都是資本家,只有極少數是以地租或高利貸為生的貴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也算是資本家。完全由資本家選舉出來、由資本家擔任議員的議會怎麼可能出臺違揹他們自己利益的法案?”
“科舉考試也逐漸變質。科舉考試雖然存在種種問題,但這是非富裕階層躋身社會上層幾乎唯一的方法,它給予了普通民眾希望,是維持社會公平的重要手段。但在這一時期,雖然掌權的資本家沒有廢除科舉制度,但種種營私舞弊行為幾乎是公開進行,每次會試錄取的考生99%都是富裕階層的人,只有1或2個人是平民階層,富裕階層完全壟斷了政府高階官員;國子監招收的學生也基本上都是來自富裕階層。透過這種手段以及議會,他們完全控制了政府。”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