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金姓官員要銀子可不是因為他貪財,實在是有難言之隱,北方六鎮太貧瘠了!
他的那位上司,也就是慶源府的府尹崔大人,自到任這幾年來,虧空已經高達三千貫錢。實在是沒辦法了,才三番五次的派手下過來,看看能不能從北海軍這裡榨出點油水。結果他沒想到鄧飛居然這麼大方,一下就給了八百兩,這下虧空差不多就全填補上了。
慢著,有人說三千貫錢折算成銀子應該是三千兩左右啊,怎麼八百兩白銀就解決了呢?
別急,這事還得從李朝的錢法說起。
話說自萬曆援朝戰爭以前,李朝一直沒有將白銀作為主要貨幣;而且李朝缺銅,再加上之前一直奉行銀礦的“臨時官採製”,需要再採,不用不採,錢法極為混亂,當時用於交易的主要貨幣就是布。萬曆援朝戰爭開始後,因為明軍的軍餉有相當一部分是用白銀支付的,這才讓白銀在朝鮮市場上逐漸流通開來。
因為戰爭導致民生凋敝,再加上大明的使臣個個都是索賄能手,導致李朝的財政一直處在崩潰的邊緣。光海君時代就有這麼一個例子,朝鮮給“天使”修了座浮橋,結果使者表示橋就不必修了,折折現好了,至於過河我們自己想辦法--把朝鮮君臣雷了個外焦裡嫩。
到了丙子之役時,國王都跑路了,誰還管什麼錢法。等到孝宗繼位後,由於李朝自己的鑄錢技術太次,根本不夠用的,於是便由與清朝接壤的兩西地方官(關西平安道、海西黃海道)購買帶清的銅錢使用。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