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整件事,幾乎都和她無關。
長得漂亮是她的錯嗎?
要不是李隆基色膽包天,哪裡會整出這種遺臭萬年的破爛事?
縱觀史書。
還沒有哪本書,寫得是安史之亂是因楊玉環而起。
都寫的是,李隆基沉迷享樂,怠慢政事,導致李林甫專權,堵塞了邊關大將入朝為相之路。
最終,邊關大將立功之後,封無可封,賞無可賞,李隆基只能不斷地加封節度使來以示恩寵。
天寶五年,王忠嗣兼任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領兵二十五萬餘。
比之後來的安祿山有過之無不及。
要知道後來的安祿山也才是三鎮節度使,領兵也才不到二十萬。
天下近半兵馬握在王忠嗣手中,李隆基也不能安睡了。
在他的授意下,李林甫誣陷王忠嗣想要聯合皇子造反。
玄宗李隆基順勢下令審訊王忠嗣,還在獄中施加酷刑,最後還想直接殺了。
要不是哥舒翰相勸,王忠嗣還真有可能被拉去菜市場砍頭。
最終,王忠嗣的結果還是不好,在家裡鬱鬱而終,年僅四十五歲。
安祿山造反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此。
前任四鎮節度使淒涼的晚景,時時刻刻提醒他最終沒有好結果。
而且他一個胡人,遠遠趕不上王忠嗣和玄宗皇帝李隆基的關係,朝中也沒有大臣幫忙求情。
自知難逃一死的他,乾脆就扯旗造反了。
說起來,安史之亂和楊玉環真的沒有什麼直接關係。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