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在蘇杭的腹地,四季分明,農桑萬頃。河流縱橫,苕霅兩溪之水流經漾、蕩、河、港……水清如鏡,土質黏韌,構成了育桑、養蠶和繅絲的良好自然條件。
這裡獨特的繅絲工藝,逐步形成了“細、圓、勻、堅、白、淨、柔、韌”八大特點。
這裡粉牆黛瓦,小橋流水人家。一條南北向的市河穿鎮而。過河道兩岸,商賈雲集,屋宇林立。從每年的四五月開始,一直到10月,家家戶戶:蒸茗氣從茅舍出,繰絲聲隔竹籬聞。繭箔山立,續車之聲連屋相聞。吱呀吱呀的搖擼聲與絲車吱吱呀呀交織在一起。流連於青石板上歷史的印記,是一縷蠶絲“織就”的流金歲月。
清朝中期。
在一條小河邊,住著一戶人家,祖籍浙江上虞縣,主人姓劉。清康熙初,遠祖劉尚遷居吳興(今湖州)南潯,在大橋灣泰安橋下設小銅匠鋪。以幫人家修補銅勺、銅鍋、修配鑰匙謀生。
主人有個兒子,叫劉鏞(1825—1889),字貫經,因排行第三,後來人稱“劉三東家”。
劉鏞15-6歲年紀,從小聰明伶俐。雖然家境已經破落,為了幫助父親維持這個家和繼承先祖的手藝,還維持這家小小的銅匠鋪。平時在店鋪幫人家修補銅勺銅鍋,閒時,挑著擔子走鄉串巷,風裡來雨裡去。有時,一天下來,一點活兒接不到。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