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發秧節”也叫“摜田節”,還有叫“照田財”的,是吳越地區鄉村特有的節日,據說,從夏商時代就已經有了這種習俗。
農業生產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產量收成的好壞多取決於自然條件,有“靠天吃飯”一說,所以,稻田耕種農民對“天”十分恭敬,相應地,圍繞耕種生產的整個過程,形成了一系列祭祀、酬神活動習俗。
到了春秋時期,吳越的水稻種植業已有相當規模,吳越兩國間有借貸,償還“萬石”稻穀能力,到了戰國中後期,更是得到頂峰,有了兩季稻,甚至是有了三季稻。
春耕後第一個節日,就是“發秧節”,農民們用柴草等物堆放在自己田頭,點火焚燒,有時還要把燃燒的柴草扔到各處,以求好收成。
甩火把時,還要大聲唱祝辭:“火把甩得高,三石六鬥穩牢牢;火把甩到東,家裡堆個大米囤;火把摜到南,國泰民安心裡歡;火把摜到西,風調雨順笑嘻嘻;火把摜到北,五穀豐登全家樂。”
吳國在“發秧節”還有唱“穀神戲”的習俗,今年苧蘿村也有了“穀神戲”。
既然唱戲,沒有唱詞怎麼成,先盜用宋代詩人范成大的《樂神曲》吧:“豚蹄滿盤酒滿盃,清風蕭蕭神欲來。願神好來複好去,男兒拜迎女兒舞。老翁翻香笑且言:今年田家勝去年。去年解衣折租價,今年有衣著祭社。”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