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諸葛亮親自坐鎮幽州,親率大軍北伐,以姜維領兵出上谷郡,魏延出廣寧郡,兩路合兵後,同伐燕國,直逼薊縣。
以這三人之能,別說曹爽,就是他老爹曹真復生,恐怕也很難有效的擋住季漢的北征大軍。
曹爽在這點上,還是有自知之名的,因此,他一邊讓自己的二弟曹訓,三弟曹羲領兵屯駐上谷郡,建立燕國外圍防線,一邊下令讓司馬懿放棄防守冀州東部,領兵回防燕國,保證薊縣側翼。
有一說一,如果換成是四年前的時候,曹爽的這一通防守安排之下,諸葛亮要想擊破薊縣兩翼的兩道防線,還是需要費一番周折的。
但是吧.如今的曹魏小朝廷,已經不是那個佔據天下三分之二的大魏了。
自從鄴城被攻破後,曹魏的精氣神已經被徹底打散了,雖然曹爽擁立了曹宇繼位,繼續延續曹魏的法統,但是有些事情,大家都清楚的。
別的不說,河北地區的世家大族,對曹魏的支援力度,肯定是會大不如前的。
早三四年前的時候,河北世家大族對季漢的政策很是忌憚和排斥,畢竟大家都過慣了舒坦日子,誰也不想再回到那種受制於人的生活中去。
那時候,哪怕曹魏失守了鄴城,被逼退守幽州,依然還是有不少的河北世家大族們,願意支援曹魏小朝廷,而曹爽也是靠著這些人的支援,才能在幽州站穩腳跟,擁立曹宇為帝,並且有底氣可以剝奪田豫的兵權。
但是吧,這三四年的時間過去了,河北的世家大族們的態度,也出現了不小的轉變。
一個,是曹爽確實沒啥本事,失守鄴城都三四年了,一點勵精圖治的意思都沒有。
對內,沒有辦法徹底控制住司馬懿,收攏司馬懿的兵權,形成合力。
對外,別說反攻鄴城,就是反攻臨近燕國的范陽郡都沒有做到。
一直是一副渾渾噩噩,過一天算一天的架勢。
另一個,是諸葛亮坐鎮冀州的這三四年時間裡,透過軟硬兼施的手段,不斷地收攏的冀州百姓的人心,同時也讓河北的一部分世家大族看到,只要能接受季漢的政策,配合實施的話,雖然自己會少掉一些特權,但依然還是屬於特權階級,並不會受到太大的打壓。
至少在核心利益上,季漢並沒有要跟世家大族翻臉的意思。
尤其是在冀州西部的世家大族們,他們沒得選,已經在大漢的控制之下了,他們要麼接受大漢的統治,要麼就被諸葛亮找各種理由打壓和消滅.以諸葛亮的才能,完全可以讓這些世家大族無話可說。
一邊是蒸蒸日上,眼看著就要三興的大漢政權,一邊是渾渾噩噩,隨時可能被滅的小朝廷.世家大族該怎麼選,還用問麼?!
這年頭,不知道趨利避害,不知道取捨之道的世家大族,早在之前四十多年的戰亂中徹底消失了。
所以,當這次諸葛亮發動北伐幽州的戰役後,曹爽可以明確感受到,不管是冀州的世家大族,還是幽州的世家大族,其實對抗擊蜀賊,遠沒有以往的那麼上心了。
這是內部的不利因素。
而外部的不利因素,就直接要了曹爽的命。
曹爽抽調司馬懿北上燕國,佈防薊縣側翼,但司馬懿藉口蜀賊鄧艾兵犯界橋,自己無力北上拒絕了曹爽的調令。
如果說司馬懿的不從軍令,曹爽還能有所準備的話,那麼.曹羲的臨陣投敵,是曹爽完全沒有想到的。
是的,奉命到上谷郡和曹訓一起組建防線的曹羲,在面對姜維的進攻時,突然選擇投降季漢,導致上谷郡防線一側直接被姜維突破。
曹訓猝不及防,前方要面對已經攻入上谷郡的魏延,後方要面對突破防線後直接包抄過來的姜維曹訓根本來不及反應,直接就人給圍了一個水洩不通。
別指望曹訓在這種劣勢下還能領兵突圍,他就沒有這個能力。
而且吧,對於曹訓來說,除了領兵突圍和兵敗戰死外,他又不是沒有第三個選擇三弟曹羲能選擇投降蜀漢,那憑什麼自己不行?!
因此,當曹訓發現自己已經被圍的結實後,連象徵性的抵抗都沒有,直接派出了自己的心腹去正面魏延的大營,請求投降。
就這樣,曹爽寄予厚望的北側防線,就這麼全軍覆沒了訊息傳到薊縣,差點給曹爽氣的一病不起。
而此時的曹魏朝堂之上,也已經是亂做一團了。
北側防線徹底失守,曹訓,曹羲投敵,而南側防線根本形同虛設,如果蜀賊想要從南線進軍,可以直接繞過冀州東部,進入燕國。
面對這麼惡劣的局勢,曹魏群臣之間,也出現了非常大的意見分歧。
一部分朝臣認為,如今應該暫避敵軍鋒芒,繼續往東北方向撤退,撤到遼東去,依靠那裡的地勢防守,同時派遣使者去說服高句麗,藉助高句麗的力量,阻擋蜀賊的進軍。
這部分朝臣,基本都是當年隨著曹爽一起退到遼東的曹魏舊臣,他們確實是對曹魏忠心耿耿,但能力和眼光嘛,可就不好說了。
先不說如今曹魏主力盡失,就算退到遼東郡,依靠什麼來堅守。
就說高句麗.高句麗是那麼好說話的麼?!
這幫玩意兒的節操,比鮮卑人,羯族人好不到哪兒去,你勢大的時候他們還會順從一些,你勢窮去投,他們轉眼就能把你給賣了。
而另一部分的朝臣則認為,如今天下大勢已定,大魏難有回天之力,不如據此請降,以保全大魏宗室。
這部分朝臣,基本都是河北世家大族,尤其是以幽州世家大族居多.他們可不想跟著曹魏一起陪葬,更加不想跑去更加偏遠的遼東。
那地方,光氣候而言,這幫世家大族就覺得受不了。
而為了佐證自己的言論,不出意料的,這幫曹魏大臣搬出了無往不利的星相學說以及讖言之說,力陳大漢三興乃天命所歸.再次充分證明了儒家學者最懂變通的真理。
兩部分朝臣因為是走是降的問題,進行了相當激烈的爭論,而最後的決策,卻還得看曹爽的。
說實話,曹爽也不想在自己的手上葬送大魏基業。
可有一說一,即使選擇後撤到遼東去,依靠高句麗的力量擋住了蜀賊.難道你還能指望以一郡之地,重新翻盤麼?!
如今可不是後漢末年,群雄逐鹿的年代.而且就算是,在遼東郡這個苦寒之地,換成誰都無法坐大坐強吧?!
人口,經濟,耕地,賦稅,沒有一樣是能支撐起曹魏復興的,去了遼東,也不過是拖延大魏滅亡的時間而已。
不過是早亡幾年和晚亡幾年的區別。
再一個,曹爽其實也不是沒有私心。
以前曹爽不降,一方面是捨不得手裡的權利,另一方面也是對蜀漢的不信任。
雖然在鄴城的時候,曹羲曾經代表蜀漢勸降過自己,但那時候的曹爽還是有點顧慮的,他還是不怎麼相信,蜀漢會按照亡國之君的態度來對待曹魏天子,也不太相信蜀漢會放過曹氏宗族。
畢竟,在蜀漢的立國基礎之上,曹氏,可是篡逆之輩.夷三族都算是大漢天子仁善的表現了。
可如今情況不一樣了啊.鄴城之戰被俘的曹魏天子曹芳,太后郭氏如今都活的好好的,給了一個空頭的侯爵封號養在了長安。
雖然不算大富大貴,但至少性命無憂啊。
所以啊,在曹爽看來,如果自己能以曹魏基業為籌碼,想蜀漢請降,尋求自己的投降後的榮華富貴,也不是沒有可能。
至於曹宇嘛.曹爽就顧不得那麼多了。
只是吧,就算曹爽這麼想,朝中的那一幫大魏忠臣們,也不太容易直接擺平必須要有一個合適的理由和藉口才行。
這個藉口,可不好找。
而就在這個時候,曹爽接到了一個喜憂參半的訊息——鮮卑拓跋氏借道高句麗,攻入遼西郡。
這下好了,不管是撤往遼東,還是借兵高句麗的想法,都不可能實現了。
拓跋氏已經把大魏最後的後路給斷了。
這下,曹爽的理由有了,只是,大魏的基業,也徹底沒了。
隔天,曹爽召開朝議,宣佈了這個訊息。
然後大魏朝廷達成了一致——遣使請降。
延熙十五年,九月,魏延,姜維領兵共同抵達薊縣城下,圍而不攻。
延熙十五年,十月,大漢丞相諸葛亮親自領兵抵達薊縣城下,曹魏天子曹宇執牽羊禮,出城請降。
諸葛亮受之,曹魏滅亡。
(本章完)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