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影視劇的自我修養》第二篇,服化道。
許非寫的比較鬱悶,如果寫後世,他能噴十萬字不重樣。現在的影視工作者素質太高啊!服化道要貼合時代,符合人物,這是當常識來做的。
所以他只能強調其特殊意義,呼籲大家重視,懂得欣賞。
“服,即服裝設計。化,即化妝。道,即道具和佈景。
如果劇本決定了一部作品的下限,那服化道就決定了它的上限。它是觀眾的第一眼審美,是評判作品的重要標準,不是用一句‘幕後工作’就能形容的。
關於它的討論性,更多出現在古代戲中,還是先看例子。
圖片是1983年的電視劇《武松》,齊魯電視臺拍攝,祝延平主演。
它不僅僅是一部改編名著的古典電視劇,在很多方面,該劇都足以載入史冊。比如它的敘事結構、鏡頭運用、武打設計等等,都達到了高度成熟。
今天我們說的是服化道。
《武松》堪稱開創了服化道尊重歷史和文化的先河,雖然當時很粗糙,但細節值得考究,基本還原了北宋末年的社會風貌。
看圖。
書中寫武松辭別宋江時,‘穿了一領新納紅袖襖,戴著個白范陽氈笠兒,背上包裹,提了杆棒,相辭了便行。’
北宋男子的基本服飾,大概分公服、常服和平民服。武松此時不是都頭,所以穿的是平民襖,長至膝蓋,有袖頭,夾或棉。
至於范陽氈笠,氈笠是用羊毛或其他動物毛製成的,頻寬簷的帽子。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