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必要的陸運還是不可或缺的,畢竟水運會受到降雨和乾旱的影響,不過若只是一些易於防守的大道,騎兵還是沒有空子可鑽。一則是根本沒有迂迴空間,二則大道是戰車的地盤,騎兵哪能抗衡?
另外,培高田地技術也無法用於山區和缺乏灌溉水源的乾旱地帶,但前者本來就不適於耕作,而且防禦上也完全不必擔心(騎兵能上山嗎?那金軍下馬登山?吳玠的戰績已經說明了一切);至於後者,趙旉打算儘可能將其建設成林區,經濟效益只在動輒絕收的耕地之上,而且還能產生巨大的生態效應,同時林區也一樣是騎兵最頭痛的地形之一
誠然,這一切都需要不少時間,而若想將其推廣到全國範圍,二三十年時間都未必夠用。不過嘛,對於年方九歲的趙旉來說,最不缺的就是時間了
農業固然是古代國家最重要的根基,但工業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哪怕只是作坊式的手工業。工業實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是科技與工藝水平,第二是生產能力,兩者不可偏廢。
從長遠來看,要提高科技水平,最根本的途徑是大力發展教育,事實上趙旉為此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比起見效甚慢的學校教育,也不是沒有捷徑可走。
大力推廣已有技術便是極其重要的一招,雖說南宋工匠弊帚自珍的情結相當嚴重,但在重賞的刺激下,還是有不少工匠獻出了其祖傳的獨門技術,而那些同時被幾家作坊掌握的技術竅門則更是被趙旉一網打盡,這些工匠也不是傻子,只有第一個獻寶的才有賞賜,慢了就只能喝西北風了,反正技術壟斷眼看也保不住,不如拿點獎賞更實惠。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退出閱讀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Edge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