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不死也要坑死。
想到大寧打穀草,門都沒有!
商討之後,眾人都認為此計可行。推廣到轄下邊衛,不能全盤照搬,也可作為參考。
計定,眾人各自領命離開。
孟清和回到伯府,提筆將今天所議之事,揀重要幾項寫成書信,分別送往宣府和北京。
沈瑄能不能看到,無法確定,給漢王提個醒是必須。至於魏國公那裡,算是做個報備。以徐輝祖的軍事水平,不會想不到這一點,但經沈瑄提點,遇有重大決策或對衛邊有益之事,孟清和都會給北京送訊息。
有備無患。
徐輝祖知道了,北京行部自然知曉。再給皇帝上疏,便少了許多波折。
南京六部看他不順眼,遇到和他相關的事情,總要挑刺。北京行部一樣看他不順眼,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再不願意,也要站在他這一邊。
孟清和不懼同文官打嘴仗,卻不願意在無謂的爭吵中浪費時間。
邊防奏疏遞上去,南京六部找茬,自有北京行部上去替他扛。
不厚道?
非也,此為共建美好社會,分工合作。
南北兩京六部,十二位天官,二十四位侍郎,擼胳膊挽袖子,踹凳掀桌,吵架-群-毆的場面,絕對是難得一見的盛景。
躬逢盛世,自當同樂。
孟清和表示,他是一心為國,絕對沒有看熱鬧敲邊鼓,借刀殺人的想法。
放下筆,吹乾紙上的墨跡,撇撇嘴,好吧,只有那麼一點點。
誰讓某些人總喜歡把他當成軟柿子捏?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