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社會的進步是由於歷史某個時期的社會思想條件自然而然發生的,這簡直是無稽之談。它實際只是在這個社會已經下定決心進行實驗之後才一蹴而就的。這就是說,這個社會必須要自信,或無論怎樣要允許自己受到震撼,而這種震撼始終是由某個人來賦予的。”——法國思想家、1927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伯格森。
貫穿於一九七八年始終的,是關於真理檢驗標準的大討論,它影響了中國改革的整個程序。在思想基礎上,徹底摧毀了“兩個凡是”的政治原則,倡導一種全新的實踐主義理論。而在經濟變革中,它試圖建立一種全新的思想基礎和商業倫理。直到很久以後,我們仍然能夠強烈地感受到這一思想對中國改革的影響。而在日後的幾年中,它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及“穩定壓倒一切”等政治格言一脈相通,分別從方法論、戰略目標和成長邊界三方面進行了清晰的表述,從而構成了中國的改革文化和三大思想基石。可以說,日後中國企業及其他事業的發展,折衝百回,曲線前行,都以此為最根本的起點和邊界。
而此時的範無病,正在抓著一張報紙發愣。
一張新發行不久的《人民日報》,很普通的一張報紙,上面照例是政治掛帥社論滿篇,不過引起了範無病注意的並不是這些時效性新聞,而是位於報紙的第三版上的一篇長篇報道,“群眾創造了加快養豬事業的經驗”,在這篇文字當中,細緻地介紹了廣西和北京通縣如何提高養豬效益的新辦法,如“交售一頭可自宰一頭”、“實行公有分養的新辦法”等等。
Loading...
未載入完,嘗試【重新整理】or【關閉小說模式】or【關閉廣告遮蔽】。
嘗試更換【Firefox瀏覽器】or【Chrome谷歌瀏覽器】開啟多多收藏!
移動流量偶爾打不開,可以切換電信、聯通、Wifi。
收藏網址:www.ebook8.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