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利國利民的嗯字,既然將利國利民刻在了門匾上,總不可能等著別人指著門匾罵他欺世盜名吧。
要在全大唐開徐家超市需要什麼?
錢,大量的錢。
徐長生想要開餐飲,除了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還有就是這是一個賺錢的途徑。
有了錢,他才能提升徐家村的生活水平,有了錢他才能將徐家超市開遍大唐十道。
當然這是相輔相成的,徐家超市開得越多,錢賺得也就越多。
徐正想了想,的確是一門不錯的生意,光是豆花,僅此他們一家的獨門生意,肯定能賺錢,加上豆渣的確需要一個處理的途徑。
徐正說道,“我讓人回去給你大祖父說一聲,也就一兩天的時間。”
畢竟是大事,必須和徐家村真正的當家人說一聲。
徐長生點點頭,然後指向那一堆已經過濾過的豆渣,“這些豆渣再運回去餵雞和豬吧,物盡所用,實在喂不完,就多養點豬,豬能吃。”
徐正:“……”
徐家村的油隊,今天回去得稍微晚了一些,帶回去了一些做豆花後過濾出來的豆渣,還有一群小豬崽。
一群孩子戀戀不捨地和徐長生道別,“長生,我們會幫你照顧好那些仙草仙樹的。”
徐長生:“……”
他不想說話,偽科學,他現在奉旨在國子監讀書,出不去,等他回徐家村的時候,就是著手整頓這群偽科學的時候。
對了,長柏哥兒正好在他身邊,大祖父將長柏哥兒交給他,總不可能讓長柏哥兒一天就給他提書袋陪他看殺豬,他得想想怎麼教長柏哥兒才行。
在徐長生計劃賺錢,然後發展徐家村發展徐家超市的時候,朝廷之上正發生著激烈的爭論。
“陛下,江南道傳來急報,江南一帶突發疾病,人人脖子長得比腦袋還大,病情不斷蔓延,無法控制,地方官員覺得定是妖魔作祟,請陛下開宗祠祭天,還天下安寧。”
李世民氣得手指都在哆嗦,又開始了。
知道天下人是怎麼看待妖魔作祟嗎?說他殺兄囚父,弄得天怒人怨,那些曾經的冤魂就化成妖魔,為禍天下。
無論他如何努力,如何做一個開明的帝王,但只要遇到這些事情,所以的矛頭都會指向他。
而且這種事情他還無法辯解。
一是他的皇位的確來得不是那麼正統,二是沒人知道是真的妖魔作祟還是其他原因。
就是因為沒有知道原因,所以他只能默默的忍受。
李世民氣得話都說不出來。
整個朝堂都壓抑得可怕。
但還是有官員站了出來,“請陛下開宗祠祭天,還天下安寧。”
雖然沒有直說,但就是那個意思,定然是陛下以前做的孽,導致妖魔橫行,禍害天下,不然人的脖子怎麼可能腫得比腦袋還大。
“請陛下開宗祠祭天,還天下安寧。”
又一排排的大臣站了出來。
要是開宗祠祭天后那些人的病還不好,這些人就會說一定是他心不夠誠。
李世民整隻手抓在龍騎上咯吱咯吱響,“是否需要祭天,欽天監給出具體章程,退朝。”
看都不看下面的朝臣,黑著臉掉頭就走。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大家,感恩!)
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綠野鮮粽 2個;29718099、莫辭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Coco 50瓶;醉墨 30瓶;慈母守中線 10瓶;傲嬌、蕊 5瓶;程縷 2瓶;天月將白、34834815、小怪獸、滿地黃花、綠豆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援,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 37 章
李世民回到太極殿後, 一言不發, 所有人都變得戰戰兢兢。
連長孫皇后都聞訊趕了過來。
“朕這些年勵精圖治, 勤政愛民, 為什麼這些人還是不肯放過朕, 難道他們看不到朕為這天下的努力嗎?”
長孫皇后嘆了一口氣, “陛下哪裡的話,現如今整個長安,誰不知道陛下聖明寬厚, 愛民如子。”
“可……你沒看到那些金殿之上的大臣,一個二個恨不得朕立刻祭天,向蒼天懺悔。”
長孫皇后也不知道如何安慰, 自古以來, 一旦有妖孽橫行,地龍翻身等異相, 天下百姓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天子德行有失,必祭奠蒼天安撫亡魂才能天下安寧。
這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 壓在所以皇室頭頂的一把利劍,多少改朝換代的開端都是天起異相。
沒有人知道天顯異相的原因, 所以在天下人心中, 這是上天示警, 天子德不配位。
李世民生了半天氣, 這才道,“朕是不是真的要開宗祠祭天?這不就承認朕……”
長孫皇后安慰道,“或許那古怪的病要不了多久就好了, 也用不著陛下祭天。”
話雖這麼說,但兩人心裡都明白,再怎麼拖最後還是得有個交代。
在李二愁雲慘淡之時,徐長生已經開始他的國子監生活。
國子監進學的時間是非常早的,需要在國子監整整的呆上一天,等傍晚了才能回家。
徐長生有些唉聲嘆氣,上一世讀了那麼多年書,沒想到到了唐朝,還避不開這個噩夢。
徐長生坐在凳子上,腦袋都還沒有桌子高,只能露出兩隻眼睛在上面,在一群人中,看上去特別的古怪。
他旁邊都沒有人,所有人都不挨著他坐,還用眼睛瞪他。
他打了國子監諸生的臉,能給他好臉色看就怪了。
別說他只是一個小孩子,其他人就會不計前嫌,屁,要是一個熊孩子故意打你兩巴掌,你不計前嫌試試。
他這是遇到了校園霸凌?冷暴力了啊?
徐長生又開始嘆息,小小年紀,看上去特別搞笑。
上面的國子監博士,拿著一本書正在搖頭晃腦的講著。
徐長生一個頭兩個大,知道在講什麼嗎?在講《禮記》第三十一篇,如何天人合一。